第六十九章 子不类父(第15/17页)

当然,秦凤仪那里也短不了用钱,建新城、修路、修码头、安抚土人、练兵,样样要钱。南夷穷得太久了,景安帝并不担心秦凤仪会把走私来的银子占为己有,他非常了解这个儿子不是小家子气的人。就秦凤仪的格局,便比闽王强百倍,秦凤仪的格局才是大气派。

景安帝根本没想织造局三成干股的事,在他看来,秦凤仪的织造局刚建起来,没这么快回本。何况,南夷的情况,景安帝心里有数。他还等着秦凤仪平山蛮、收复桂州呢,焉会把走私之事放在眼里。反正银子不给儿子赚,也是叫闽王得了便宜。

景安帝直看得脖子都有些酸了,直揉后脖颈,一旁的马公公连忙奉上温热适宜的茶水。景安帝呷口茶,与鲁侍郎道:“说说南夷现下如何?”

鲁侍郎站得腿都酸了,连忙将所见所闻说了一遍,连带亲王殿下修的新路、码头,以及凤凰城的晨市、晚市、坊市的人烟之鼎沸,城池之热闹。

景安帝问:“吃得也不错吧?看卿发福不少。”

鲁侍郎微窘:“这,这主要是南夷风俗与咱们京城不大相同,那里四季如春,天明得早,人们起得也早,起床便吃早茶,三餐之后还有晚市消夜,臣一不留心就吃胖了。”

景安帝笑:“见着你,以后估计他们就不怵去南夷的差事了。”自从去岁秦凤仪翻脸,硬是把工部贾郎中扣在南夷“享福”,就再没人愿意出南夷的远差,都担心秦凤仪的喜怒无常。

鲁侍郎笑:“都是有些人爱多想。臣去了南夷,见亲王殿下平易近人,为人和气。就是南夷,也是山清水秀,尤其如今交通便利,水路上多有来往载客船只,便是大庾岭的官道,也将残破之处悉数修好,拓宽了一倍有余。现在去义安、敬州那里的码头、官道也都在修了。殿下自己的王府,反是素得很,最贵重的木料是南夷常见的樟木。王府的砖瓦,都是普通的青砖黑瓦。先时石翰林回朝说殿下俭朴,便是微臣,真到了凤凰城才晓得殿下竟俭朴至此。”鲁侍郎说着也不禁感慨一二。

景安帝道:“朕也知道他不容易,南夷穷了这些年,他能有所建树,安民抚民,富饶一方,朕亦为他高兴。”

之后,景安帝便打发鲁侍郎回家休息,着人传谭典仪。

谭典仪这是第二次面圣了。他官小职低,但去岁进京送荔枝时曾得面圣,现在殿下吩咐他来京城办画展,招揽人才,最重要的是给陛下请安,还有亲王殿下献给陛下的诸多土仪。

景安帝问了谭典仪几句,便打发他去歇着了。画展的事,让他明日去国子监祭酒那里打声招呼,如何安排,与国子监商量便好。

之后,景安帝召来程尚书,将秦凤仪的密折交给他,道:“可拿回家看,不要泄露出去。”

“是。”

且不说程尚书一直研究了个通宵,便是景安帝,亦是半宿没睡好。

秦凤仪这本奏章,景安帝令程尚书看后,又给郑老尚书看了看,君臣三人很奇妙地没有就秦凤仪的奏章做什么讨论。像秦凤仪说的,他在南夷敢用这法子,是因为他有这个本事,虽则就藩年头短,只看已经两次击败山蛮来犯,就知道秦凤仪本事如何了。秦凤仪能掌控好那些商贾,凤凰城只是一座小城,秦凤仪奏章就能写这么长,可见此事具体施行时多么复杂。这件事,有其特殊性,绝不适宜全国推广,一个搞不好,就要砸锅。只是借鉴性还是有的。

秦凤仪那等非同寻常的天资,简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大家现在对于南夷众说纷纭,去过的都说南夷大变样,起码不是传闻中那般偏僻穷困,但还有许多人对南夷依旧停留在穷僻的印象里。当然,大家对秦凤仪也是褒贬不一。

不过与秦凤仪的坏脾气相对的就是他的天资,真是个神人哪。秦凤仪还说在徽州三天三夜才想了个建新城的主意,好像挺不容易一般。天哪,搁别的人,三年能有这主意不?

还有人以前觉着秦凤仪建新城那事儿就是做梦,结果人家原来是早有打算哪。

程尚书与郑老尚书都未多言南夷之事,秦凤仪委实太过出众。这样的出众,若身为太子,大家自然乐见其成,便是景安帝想来也不必失眠了。秦凤仪如今是藩王,而且是这样有本事的藩王,偏生,他不是庶出!

是的,当年柳王妃离宫,这些年朝廷也没有追封,但没人敢说柳王妃之位不正。这是先帝为陛下明媒正娶的嫡妻。而且柳王妃当年没离宫的话,估计立后当真轮不到平皇后,秦凤仪便是长于宫闱,也就坐实了嫡皇子的身份。偏生,柳王妃离宫了,秦凤仪作为平民在宫外长大。不得不说,秦凤仪的命运,仿佛注定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