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子不类父(第14/17页)
景安帝当时的表情,饶是马公公御前服侍多年,都无法形容,那是一种既无奈又感慨的神色。景安帝只看这第一行就知道这小子是来炫耀的,果不其然。秦凤仪先是对京城诸土鳖从智商上进行了嘲笑,说那些在朝上说他诈骗的都是黄鱼脑袋,自己没有智慧,见别人聪明就大惊小怪。光炫耀的文字就足写了三页,景安帝看得心里直翻白眼,心说,谁见过卖房样子的啊!也就是在南夷,要是在京城,倘是平民,早叫人当骗子抓大牢去了。
第四页方转至正事,秦凤仪说,你们不是奇怪我建新城哪里来的银子吗?看我这新城都建起来了,你们还没猜出小爷(景安帝挑眉:还敢称爷)我这神鬼莫测之手段哪,我便好心告诉你们,给你们开开窍吧。
秦凤仪便从自己就藩途中说起。当时正值冬天,一路南下,州县难免有饥民,他看饥民可怜,不忍驱赶,便一直由他们相随在亲卫军之后。但沿路他们的粮草都要靠各州府补给,直待到徽州,安徽巡抚不愿意供给饥民粮食。秦凤仪把自己的想法就写到折子里了,他说得很公道,“大军粮草,分内之事。饥民数众,婉转拒之,亦人之常情”,只是别人能不给,秦凤仪不能不管饥民。彼时,他方开始想,把这些饥民带到南夷。
然后据秦凤仪说,想了三天三夜,想出了建新城的主意。
为什么建新城?秦凤仪很有自己的理论,一一阐述,地方要富,就得有商贾,他便用新城招揽商贾。商贾要用人、工匠、民夫、砖瓦泥石,这些都是生意,只要有了生意,南夷百姓近水楼台,自然受益。另则,南夷城来这么多人,旁的衣食住行,百业供给,无不兴旺。秦凤仪说,自己到了南夷,看到路太破,就先修路、修码头,为了叫人信服他的威信力,每样工程都是先付两成工程款。秦凤仪就工程款的结算方式,又写了五页。
秦凤仪又写,为什么先修路呢,非但为了与外州沟通,方便各地商贾进入南夷州,方便以后的商事往来。还有就是,他刚到南夷,要用修路来立威信,要告诉这些南夷的商贾,他是诚心要建新城的。
先让商贾们见到银子,他们自然会留下来。这一招名曰立信之术,秦凤仪说这是跟商君学的。至于商君是谁?就是秦孝公时的商鞅大人。修路、修码头相对于建城不过是些小活计,之后,他的威信建立起来了,果然,来南夷城的商贾工匠越来越多。这里,秦凤仪还提到了治安问题,想要繁荣发展,必然要严把治安关。同时,秦凤仪说了那一回他请求工部多给南夷派发兵械被驳回之事。秦凤仪写道,亏得山蛮对南夷颇有轻视,侥幸两胜,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他又借机催了催土兵的装备发放。
之后,秦凤仪方阐述到建新城之事。由银钱窘迫,说到邀大商家来合股建民宅市坊、拆迁上的银钱与宅舍的补偿问题,之后,才细说了卖房样子的事。
秦凤仪写道,这法子,笨蛋绝不可用。南夷用此法,因是招标建城,银号提前付出两成工程银子,亦有两成现银押在王府,倘事有不协,王府必然接手新城之事,不使百姓受损。对于南夷新城建设时工程质量上严格的监管验收问题,秦凤仪写道:“南夷有我,我可以为此负责,若天下盛行此事,尤其外任官员调任频繁,贪婪腐败事小,一旦百姓付银而房无所得,必致地方不稳,百姓赤贫,朝廷声威受损,更有甚者,长此以往,民怨积蓄,难免动摇国之根基。所以,脑子不够用的,万不能行此事。”
最后,秦凤仪还说到派谭典仪到京城开画展的事。秦凤仪说,新城建好了,他也搬去了,南夷山好水好人物好,奈何因先时太多误传,人们皆以为南夷是荒僻之地,所以,在给陛下带了礼物的同时,还请陛下让谭典仪去国子监开十天画展,展示一下南夷的风光、美人。他显摆说,六月荔枝成熟之时,南夷还有佳荔节,荔枝随便吃。七月有书画展,请各地才子共赴南夷,交流书画之道,一展胸中锦绣。八月中秋、九月重阳,南夷风光冠绝天下,大家都可以过去玩儿。
秦凤仪派典仪来开画展之事,景安帝一眼便能明白,这小子又是要把人往南夷忽悠啊。上回是缺钱,建座新城,忽悠的是商贾,如今,估计银钱上能运转过来了,这小子目标也很明确,要的是才子,有学识的。
景安帝足足看了一个时辰,一则是秦凤仪这奏章写得长,二则,秦凤仪这件事做得便是对为君多年的景安帝亦有颇多启发。不怪这小子臭显摆,就建新城拉动整个南夷建设发展一事,秦凤仪的确办得漂亮!若是别的地方,估计建完新城,商贾们就当各回各家了。可南夷不一样,秦凤仪还有海贸走私的后手,有这一样发财利器,南夷以后的日子不会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