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子不类父(第13/17页)

秦凤仪说起话来,当真是一套一套的。

因为要办荔枝节,还要叫谭典仪去外头宣传一下南夷州、凤凰城,秦凤仪就不好对鲁侍郎不闻不问了。他亲自抽出时间来,带着鲁侍郎在城中走了一走,尤其朱雀大街。鲁侍郎已是去过了,不过再逛一逛也无妨。秦凤仪还特意在街上买了虾籽饼给鲁侍郎尝一尝,与鲁侍郎道:“这是我们南夷才有的饼,瞧见没,里外是两层的,撕开来,这里头的红膏就是一粒一粒的虾籽了,特好吃。那边还有蟹壳黄。你吃葱不?吃葱就尝一尝,特别香,这里头用的是我们南夷本地的水葱,一大早上,还带着晨间的露珠哪。把葱摘回来,做这葱壳黄,你们鲁地那种三尺多高的大葱可不行。”

鲁侍郎咬着虾籽饼道:“殿下,下官虽姓鲁,家却是冀州的。”“不是鲁地的啊。”秦凤仪道,“但冀州的葱也是很大一棵的吧,我听说,北方的葱都是又大又长的那种。”“嗯,殿下说的水葱,在我们那里叫小葱,夏天也有,拌豆腐最好吃了。”“不错不错。”秦凤仪带着鲁侍郎、谭典仪上茶楼吃早点,与谭典仪道,“我们南夷山清水秀的,尝尝我们本地风味儿。”

其实,哪里有什么本地风味儿,南夷本地风味儿就是一个穷,之所以现在富了,是各地商贾云集,故而南夷尤其州城的饮食,很受外来商贾的影响。秦凤仪点的诸如水晶虾饺、糯粉蒸小排、马蹄糕、翡翠烧卖、鸽子山菌汤、糯米鸡……都是巴掌大的一碟子,十数碟摆满一张四方桌,另则还有各样的粥品、茶点、茶水。鲁侍郎入乡随俗,特意尝了当地的凤凰茶,那茶一入口,满口馨香,绝不逊于现下京城流行的好茶。鲁侍郎不禁道:“真是好茶!”

秦凤仪笑道:“不值什么,这是我们当地野茶。”“这样的好茶,定有名字的。”

秦凤仪笑眯眯地说:“因是生在凤凰山,我便给它起名叫凤凰茶了。”“茶好,名字更好。”鲁侍郎很不风雅地饮了大半盏,幸而亲王殿下不是妙玉姑娘的性子,见鲁侍郎这样,笑道:“你喜欢,待你走时,我送你两斤。”鲁侍郎连忙道:“下官谢殿下。”

自有侍从给鲁侍郎续茶,品过茶,再吃这些点心小食,鲁侍郎竟觉样样顺口,便是有些风味儿奇特的,譬如,鲁侍郎就不大喝得惯那海鲜粥,觉着有些腥,但并不是东西不好,只是他吃不惯罢了。如鸽子山菌汤一类,当真是清而不浊,鲜而不腻,真乃汤中神品。

待吃过早茶,一行人一路往朱雀街走来,两旁店铺林立,人来客往,热闹至极。有认识秦凤仪的,远远见了只是遥而作揖,并不过来打扰。路上,秦凤仪还请鲁侍郎喝了杨梅汤,一路说着凤凰城的故事。待到中午,秦凤仪带鲁侍郎去的一家酒楼。这家酒楼则是正经的冀地风味儿,鲁侍郎都觉奇异:“南夷这么远,还有冀州的商贾过来经营酒楼?”

秦凤仪笑道:“商贾走南闯北,哪里有银子,就往哪里来。”

晚上,则是淮扬菜,秦凤仪还带着鲁侍郎逛了凤凰城的晚市,吃了这里的三鲜面。鲁侍郎在凤凰城住了大半月,胖了二十斤,一脸圆润地带着亲王殿下给陛下的密折以及给陛下和自己的一些南夷土产,与谭典仪等人,一并登上了回京城的船只。摸着新生的双下巴,鲁侍郎委实觉着亲王殿下实在太热情了。

鲁侍郎圆润润地回到京城,大家见他出一趟远差,还是去往南夷那等穷乡僻壤之地,竟胖了一圈儿,皆暗自惊诧。交情不错的,无非打趣一句:“看来,南夷的山水养人哪。”

有些与鲁侍郎不睦的,私下还说,鲁侍郎定是受了镇南王的贿赂,瞧瞧吃成什么样儿了。说这话的,都是没见识的,谁家亲王给的贿赂是二十斤肥肉啊?

就连皇帝陛下见着鲁侍郎都说:“嗯,南夷伙食不错。”

鲁侍郎笑成个眯眯眼,倒不是眼小,是现下胖一圈儿,肉多了,挤占面部,一笑就显得眼小了。鲁侍郎道:“臣这趟委实开了眼界。以前听人说的都是南夷如何穷僻,实则并非如此。臣还见到了殿下建的新城,虽则城池不大,但委实繁华。殿下亦着长史司、谭典仪过来给陛下请安。”

景安帝还挺纳闷儿,想着秦凤仪那臭脾气,没事儿断不可能着人过来给他请安的,这定是有事。不过景安帝也不急,先问鲁侍郎南夷那房样子的事儿。

鲁侍郎双手奉上秦凤仪的密折,道:“臣嘴笨,怕不及殿下写得详尽。”

马公公上前接了,请景安帝看过漆封,打开这密匣,取出密折,双手呈上。景安帝一看这厚度,心说,难不成这小子转性了,懂事了?结果景安帝打开来,第一页第一行便是:致京城土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