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仆仆风尘求绝技茫茫来日大艰难(第7/9页)
丁晓横身一跳,愕然回顾,只见一人笑吟吟地说道:“咱们的规矩,敌人投降了,就不许伤他性命!”那人正是被红衣女侠称为朱师叔,冒认自己表兄的人。
丁晓满面羞惭,嗫嗫嚅嚅说道:“朱师叔,我不知道你们的规矩。”他不知不觉跟着红衣女侠的称呼了。
朱师叔笑了一笑道:“你倒该叫我‘表兄’呢。现在你不会说我卖友了吧?”
丁晓很尴尬地也笑了笑道:“我委实不知师叔是如此人物!”
他的确不知朱师叔是何等人物。这时赭石岗头,战云已散,暮色沉沉,人影绰绰,蹄声得得,义和团的拳民,连那守第二道、第三道卡子的在内,都晃着孔明灯,潮水一样涌向朱师叔所站立的地方来,蓦然间——
“总头目万岁!”呼声震天价响,有一条汉子越众飞驰而出,到朱师叔面前,屈半膝行江湖上最恭敬的仪礼,朗声报告道:
“弟兄们都非常想见总头目,一听到总头目要路过赭石岗,都纷纷地来了,要拦阻也拦不住。”
朱师叔摆摆手示意叫他起来,说道:
“你是安平的总舵?这件事办得很好!我一向也很惦记你们这边的团务,只是没工夫来。弟兄们这样爱护我,我很感谢。但是现在天色晚了,俘虏到的官军也须急急押解回去处理,还是先回到你们的拳厂再说吧。还有,黑夜行军,你要叫弟兄们特别当心,不要惊搅了老百姓!”
那安平府的总舵传下令,霎时潮水般涌来的人群,又倏地退了下去,整齐列队,人马不惊。这一个场面,把丁晓直看得目瞪口呆,啧啧称奇!
被红衣女侠称为朱师叔的,正是义和团的创始人朱红灯!他是山东曹州人,伪称是明朝后裔来聚集百姓;其实即便他不自称明朝后裔,百姓也会追随他的。因为那时光,清廷的高压统治,加上鸦片战争后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门户的西方列强,就像两座大山压在老百姓头上,压得他们透不过气。
朱红灯是梅花拳老掌门姜翼贤最得意的门徒,因此红衣女侠姜凤琼称他师叔。他得了姜翼贤的全部绝技,自己再加以揣摩发展,真个是青出于蓝。可是他的志向不是在武林称雄,而是欲图恢复汉族衣冠,并驱除入侵来的洋鬼子。他与丁晓相遇时,距他开创义和团,才不过一年,他来到保定,就是想拜谒师父,征求姜老头子的意思,问他是否愿意出山相助。他还想拉红衣女侠去帮忙,因为义和团中也有妇女组织,很需要懂得武艺的女子帮助训练。
谁知姜老头子,心虽壮烈,可惜人近暮年,已没了创业的雄心。他虽极喜欢朱红灯,却不敢相信他能成大事。再加上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姜凤琼身上,所愿的就是能找到一个好孙女婿;要他再到江湖,经历最危险的滔天风浪,他是不愿意了。因此他拒绝爱徒的所请,令得朱红灯十分失望。
姜老头子既拒爱徒所请,不肯出山,他的孙女姜凤琼自然也要随侍左右,不能跟朱红灯到义和团去。朱红灯满怀热望而来,至此完全告吹,心中不无感慨。他想:要推翻清廷统治,的确是难,许多人一听到要造反就掩耳走避;就连亲如自己的恩师,也因诸多顾虑,而不愿冒滔天风浪,何况旁人?
朱红灯劝不动姜老头子,当下就想告辞。但姜老头子虽不允出山,却爱徒情深,坚持留他多住两天。朱红灯想了一想,也就留下,他是想看看保定武林之中,还有什么人物可以成为帮手的。
恰巧他在师父家中的期间,就碰到丁晓助红衣女侠解围的事。红衣女侠回家中一说,朱红灯听了,沉思良久,力言丁晓一定不是和索家武师一伙的,否则不会拔刀相助。后来丁晓夜探姜家,朱红灯故意伏在沙滩乱石之中,待他狼狈回家时,现身相戏。这一来是要挫折他的少年骄妄之气;二来也是想拿话引他,看他心胸抱负。
一试之下,朱红灯甚为满意,丁晓的武功技业,在同样的少年之中,实属罕见。他年纪青青,一手太极剑法,已几乎可敌自己二三十年空手入白刃的深厚功力!而且最难得的是,听他的谈吐抱负,似乎和他父亲丁剑鸣的志向大相径庭,并非有其父就必有其子。正因如此,朱红灯才在丁晓因被父迫婚,异常苦闷之际,偕红衣女侠深夜留书,引他出走。
也正因此,朱红灯一路缀着丁晓,暗加保护,丁晓却浑然不知。朱红灯看这初历江湖的少年,一路上闹了许多笑话,心中又好气又好笑,但为了让他多受一些磨炼,所以迟迟不现身相助。
不料丁晓的笑话愈闹愈大,在小酒店中,竟胡乱扯上匕首会而被捕捉。朱红灯见了,暗暗叫苦,他如果当时即现身相救,一来官军方面人多;二来那酒店在官道之旁,行人川流不息,他也不想在那儿厮杀。这才立即找到一位义和团拳民,叫他驰马到安平府总舵的拳厂,叫安平的总舵率队在赭石岗前埋伏。朱红灯算定官军一定要押解他们回安平,而赭石岗是必经之路。同时他有一位老友,当时也正路过安平,住在拳厂,他也吩咐那位报信的义和团拳民,代他约那位老友到赭石岗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