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王道之剑(第19/21页)
那马大人道:“倒也难怪,京师锦衣卫接到全国各地有关‘前朝余孽’下落的消息不下几十条,每一条都说得活龙活现,并坚持亲眼看见。一会儿说正点儿在贵州,一会儿在云南,一会儿在广西,一会儿在四川,前不久还有人报告瞧见正点儿出了海,到了南洋。老杨,你表弟的密告一直得不到上面立即的重视,确实也难怪。”
这一行十三骑歇息得够了,便进了县城,直奔县衙要见县大人,衙役上前拦住,说县令尚未升堂。那虬髯色目人亮了腰牌,大声道:“京师来的锦衣佥事,要见叶县令,有紧急公事。”
对街一间兼卖早餐的酒楼名为“杭阜楼”,有三层楼高,在二楼靠街的窗口边,廖魁和陆镇正在吃饭喝酒,目光却盯住衙门前的动静。他俩知道,京师若有什么行动,第一站便是先到县衙,是以两人每日总要到这衙门对面的楼上坐坐。
浙江人早餐吃些葱煎包、油条,喝两杯黄酒也是有的,两人又点了一盘卤油豆腐,正在品评这家酒楼的黄酒,见着对街朝县衙而来的十三骑锦衣卫,两人对望了一眼,心中都暗叫:“麻烦终于来了。”陆镇低声道:“老廖,你快去寻章逸,就说南京的锦衣卫来了十三人,正在县衙里商议,八成是大师父的事发了,要快做应变。”廖魁站起身来就要下楼,低声丢下一句:“那色目人头头好像是马札,俺替他盗过马。”就匆匆去了。
陆镇留在楼上把老酒、稀饭喝完了,也下楼会账,然后慢慢踱到县衙前,假装看那十三匹骏马,一个衙役过来喝道:“你这泥腿子在这干啥,快同我走开。”陆镇索性装个乡巴佬的模样,咧嘴笑道:“这有十三匹骏马哩,从来没有看过这许多好马,一匹匹像缎子一般。”
那衙役见陆镇虽然十足一个泥腿子,但是咧嘴笑起来的样子有点吓人,便挥手道:“不要罗唆,快快走开。”陆镇索性毛手毛脚在一匹黑马屁股上摸了一把,又去梳理了一下那黑马的尾巴,那马嘶了一声,回头瞪了陆镇一眼。陆镇“害怕”地连退几步,但仍待在附近不走,只兴致勃勃地瞧着那十三匹骏马。
这时衙门口那十三个骑士走了出来,叶县令陪着那马大人走在最前面,马大人拱手作别,叶县令道:“马大人放心,一切按照吩咐进行,咱们这边只待马大人令下,立刻便围村并封住出入道路。大人请。”那马札上了马,带十二骑离开县衙,往郑宅镇奔去。
陆镇闪身离了县城,疾行到章逸的农舍,章逸亲自出来,一把拉他进屋道:“廖魁已来过,此事最难之处在于咱们不能牵累郑义门,试想就算咱们把马札这票人全斩了,朱棣必然派军队来屠镇。是以最好的情况是让他们找不到大师父,扑空一场,也就没有文章好作。咱们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动粗,甚至不要现身。廖魁已去岭下备马,陆兄你去溪口备船,最好不至于要用到你的船。”
章逸施展轻功上了屋脊,环目四顾,见远方那十三骑已经渐渐接近郑义门,他飞快地奔到全村正中央的书院处,藏身在东厢房背面两堵马头墙的后面。这书院的东厢是间藏书楼,比其他房屋都高出一丈多,章逸藏身于此,可以看到四周每个角落,但却不易被人发现,是居中策应的最佳地点。
渐渐那十三骑到了郑义门的南端,马札带着十二个锦衣卫并未停留,反而从南绕过村落奔向镇东,终于在万松岭外停了下来。显然他在浦江县衙里已经得到充分的情报,直奔万松岭上的三间佛堂。
马札挥手在空中划了一个圆,那十二个锦衣卫立刻十分熟练地从四面布置,将岭上三间佛堂所有的下岭之路都包围了。马札环目四顾,对属下的行动及所占位置表示满意。当然,他此时只知道三间佛堂中有他要的头号钦犯,却不知道佛堂里其他的人是谁,否则他一定掉头就跑,绝不回头。
马札走到第一间佛堂外,朗声道:“京师来的锦衣卫,你们被包围了,快开门投降吧!”
佛堂一片寂静,好像里面没有人在,马札又说了一遍,仍然没有人回应。他正要再喊一遍,同时准备破门而入,“咿呀”一声,第一间佛堂的门打开了,马札双掌护前,双步倒退,做了全面的戒备,却见佛堂里一个僧人走了出来,双掌合十道:“阿弥陀佛,施主何事喧譁?”
那僧人一露面,马札不禁为之一怔,只见那僧是个长马脸,他从来没有见过,绝非马札心目中的“正点儿”。站在马札身后的,正是告密者陈某的表兄杨姓锦衣卫,他低声对马札耳语道:“马大人,不错,这个马脸是跟班的,正点儿躲在内室里!”
马札点了点头,隔空一掌推去,那马脸和尚立时被一股劲风推退了三步,马札一闪身已经进入佛堂内。室内果然还有一个僧人,正背对着门低头轻声念经。马札轻步走到那僧人背后,此人虽是钦犯,但毕竟曾是万乘之尊,马札不敢造次,轻声道:“建文皇帝,俺是马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