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幼无人怜,是以少孤(第9/11页)
沈伊上前推了推沐奇和离歌:“还不出去?难道要让本公子扶着你们走?”
“是。”沐奇和离歌对视一眼,这才踏上石阶离开。
沈伊转身将走时,见郗彦依旧负手不动,低声道:“怎么还不走?”
郗彦望着那八名侍卫,目色微冷。仅是那一抹轻微的寒意沈伊便知他杀意已起,忙在他耳边轻声道:“我骗你的,我和你一起出城。只要我不在沈少孤身边了,这些人断然指证不了我,莫要杀人。”
郗彦看了他一眼,沈伊涩然道:“他们也是无辜的,也是有妻子儿女的。”
郗彦轻声笑了笑,眸色一霎如常静柔,飘然飞上百层台阶,走出石道帮亭中沐奇和离歌解开枷锁。
“多谢两位公子相救之恩。”等沈伊封锁了石门,沐奇和离歌忙下跪叩首。
“快起来吧,”沈伊催促道,“此处不宜久留。”
“确实不宜久留!”冰冷的笑声自湖边梅林里随风传来,“阿伊啊阿伊,亏你方才没脸没皮地口口声声地叫‘小叔叔’,原来尽在背后做对不起我的事。”
迷蒙的水雾中有金色衣袂飘然而出,沈少孤负手静静站在湖畔,看着亭中四人,目光最终落在郗彦的身上,笑道:“一别九年,我们可是许久未见了。”
“小叔叔,”沈伊最怕的便是他和郗彦见面,忙跨步上前,将三人挡在身后,赔笑道,“你不是出府去了吗?”
“心里总觉得什么放心不下,所以回来看看。”沈少孤将深刻的笑意敛入眸底,依旧盯着郗彦,“看来我的感觉却是没错的。不过你们能如此快速安然带出此二人,倒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世上知道我贴身令牌是什么玉、什么图案的人,并不多见。除了这地下的几个侍卫外,貌似只有一个故人。在我的印象中,他却是死了。”
“叔叔!”沈伊按住腰间的软剑,已是神容冷肃。
郗彦对着沈少孤锐利的目光,伸手分开护在自己身前的沐奇和离歌,青衣借风飘起,掠过梅树时随手折了根枝条,淡然站在沈少孤面前。
沈少孤再打量他一瞬,忽地微笑,身影疾如旋风,骤然掠至郗彦身侧,凌厉掌风拍向郗彦胸口的一刻,却被一股冷柔力道轻轻化解。沈少孤有些惊讶,没想到郗彦年纪轻轻,功力却已入臻境,再霸道的内力使出,也如沉入了无底的深渊。青衣旋绕如烟淡缈,枯瘦的树枝竟能划出万千锋芒,顷刻刺向沈少孤周身。掌风剑光的纠缠难分不过电光火石的一瞬,两人在内力相抵时却迅疾撤手退开。
沈少孤泰然站在梅树下,梅花受方才的剑气和掌风所振,纷纷飞落,沾上他的肩头。他抬起手臂轻轻拂开落花,笑道:“这些年为师不在身边,你的功力还能进展如此神速,为师很欣慰。”
欣慰?郗彦垂眸望了眼手中断裂的树枝,摇头苦笑,将树枝抛入冰湖。
沈少孤在他悠长的沉默中细细思量,再看了一眼远处的沈伊,终于叹了口气:“你去吧。”
郗彦和沈伊皆是吃了一惊,沈少孤慢慢转身,离去前,只如此说道:“想必你今夜也通知了夭绍,不要让她久等。但愿当年谢攸的话你没忘,只因为你还活着,所以为师才放心放手。去吧。”
族人的血光模糊眼前,渐渐淡却了那金色的衣袂,郗彦心神激荡,诸多情绪的交杂纷乱让他几乎就要失控,忍不住紧紧握住了五指,闭上眼眸努力调息紊乱的呼吸。
“有些往事,想必也该真相大白的时候了。”沈伊走到郗彦身边,语中透着无尽愧疚,“无论如何,却都是我沈家造的孽,只是那个罪魁祸首……却另有其人。”
郗彦睁眸,在他话语的余韵下深入思索,自惶惑的揣测中清晰辨明往事流影的刹那,不禁心弦轻颤,突然分不清这些年纠结在那些冰冷意识最深处的苦痛,究竟是悲哀更甚,还是可笑更甚。
(六)
融王府遭逢变故的时候,夭绍正在女帝的寝宫里思量逃离的机会。
内忧外患的夹击下,女帝连日忧思未免疲乏,今日的夜宴刚过一半便先行回了寝宫休息。夭绍身为贴身女官,当然也是领命随行。再过半个时辰会有焰火歌舞,夭绍本想着在宴会最热闹时趁乱离开,如今这计划却不得不搁置,此刻她被困在静寥的宫殿里,且正处在女帝的眼皮底下,动一动也难。
女帝宴上多喝了几杯酒,些许醺醉,喝了醒酒茶后便躺在软榻上,留下夭绍一人在身边伺候。虽是疲惫,女帝却无睡意,看了会折子,转眸见夭绍站在那块封藏雪魂花的晶石前发呆,不由一笑:“你在想什么?”
夭绍默然片刻,才道:“这些天我在宫廷里翻查过当年史官留下的汉字札记,九年前那牧人将雪魂花献上之后,被陛下定为国花,是以供奉在寝殿。昔日的两对花如今却唯剩下这一朵,其余的那三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