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五十大寿(第8/10页)
李渊震愕不解地问道:“这是为何?娘自幼教儿子清正自守、建功立业、不辱姓氏,为何此刻却要孩儿去当贪官污吏、酒囊饭袋?”
“渊儿,皇上与独孤皇后共生嫡子五人,五子皆英伟过人,也因此互不相下、互不相容,眼见他们五龙相攻,天下大乱,你只要保住性命官职,趁时守势,就能等到趁势而起的那一天,可是,渊儿,你才干气度太引人注目,已有相士说你是天子之气,倘若再立功封侯,成为万众瞩目的枭雄,只会给自己招灾惹祸。”独孤菩提长叹一声,她多想还能多活几年,陪在儿子身边出谋划策,但这些年来,苦苦独撑家门、教子成人的操劳,让她心力俱疲,再也无力支撑下去,“渊儿,我自幼好强争胜,活了这一辈子,才知道一个人再能干、再出众,也不如运气好,我七妹伽罗,处处不如我,才能不如我,夫君不如我,儿子不如我,可却开创了大隋王朝,统一了天下。渊儿啊,人强不过命,只有乘时守势,等候最好的时机,才能顺应天命,一举成功。”
李渊深知母亲临终之际,说的全是肺腑之言,垂泪应答道:“是,渊儿受教,自明日起,儿子便含藏锋芒、贪渎纵酒、自毁名声,藏身于凡夫俗吏之中,以免招嫉。”
独孤菩提点了点头道:“渊儿,你能听得进去娘的话,娘很开心。娘的时候不长了,看不到我儿开疆拓土、建立新朝的那一天,可娘相信,渊儿必不会负娘的这番心志。媳妇,你是宇文家的外甥女,听说大周亡国之际,你痛哭数日、誓要报仇,你放心,有渊儿在,宇文家的滔天血仇,就有人会牢记在心、会替你报仇雪恨。”
窦氏含泪道:“娘,此生此世,我会追随夫君,为宇文家报仇,更要重振唐国公李家当年的家世和名望。”
“好,好,好!有你们俩肯承我的遗志,娘就没有死。渊儿,媳妇,你们给我记住,这杨家的天下,来之不义,你们就算替代新朝,也不算是谋逆。你们俩,一个是独孤家的外孙,一个是宇文家的外甥,出师有名,取之有道,将来开创新朝,国号……就叫作大唐。”
“大唐……”李渊与窦氏喃喃念诵着这个此际还茫然不见踪影的王朝名号,怔忡着,望见独孤菩提眼中陡然放亮的神采,两人的心中,仿佛也被植入了独孤菩提这辈子深藏心底的万丈豪情。
独孤菩提扭过脸去,注视着窗外的深沉夜色,低声道:“伽罗,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姓独孤,不是只有你一个人配给父亲报仇,更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才配得到独孤家血战得来的天下……伽罗,你所有的儿子眼里都只看得见那金碧辉煌的皇位,注定了他们会为此打个你死我活……你赢了这一生的功名事业,却输掉了所有的爱与亲情……”
狂风摇撼着楼烦太守府里的高低树丛,也慢慢熄灭了独孤菩提眼中五十多年来从未消散的野心。
杨勇穿戴好朝服冠帽,又在落地的琉璃镜架前仔细审看,见自己衣履整洁、鬓发纹丝不乱,这才步出了宫的正殿。
高德正在台阶下等候着他,这个洛阳隐士是上个月来的东宫,杨勇素有好贤之名,只要是民间隐士高人,便乐于入宫接见、把酒言欢。
高德一见面便投上了一份万言长策,杨勇向来喜欢文士,见他文章笔力不凡、见识高明,便将高德请到殿内接谈,一见之下,很是钦佩高德博学多才、善于筹谋,深感敬重,便将他当场收为东宫的记室参军。
一个月来,高德替杨勇写奏折、办差事、议朝事,无不一精密妥当、见识独到,让杨勇更是信任。
“太子殿下,”高德施礼问道,“此刻是要入宫奏事么?”
“正是。”杨勇一边匆匆往阶下走着,一边问道,“高参军,昨天孤让你备的议事折子,可曾备好?”
高德眼神闪烁了一下,道:“臣已经备好弹劾蜀王的折子,也备好了防御高句丽的奏章,只是昨天殿下交代下来的事务太多,不能一一详写。”
“好,那你就跟着孤到大兴宫去,面奏二圣。”杨勇想着自己昨天临睡之前一口气交代了七八件奏议,都是陇东军务、蜀王杨秀擅用仪仗、高句丽扰边、扬州水灾等大事,也的确不是几句话就能说完的事情。
幸亏这个高德做事麻利、下笔千言,比前几个记室参军都更能干敏捷,不然这个月九州灾荒频起、高句丽又开边衅,大小事务,父皇母后常找他入宫商议追问,让他查明实情、一一回奏,着实让人头疼。
高德颇为高兴,笑着应道:“是,臣一夜没睡,已想好如何奏对这七八件政务,在殿下的玉笏上记好了紧要事项,一会在入宫的车上,臣恰好能为殿下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