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尉迟绿萼(第8/8页)
“回陛下,臣并没有其他手段,但臣手下的将士,只要建下尺寸之功,臣都会命人认真记录,有功必赏,如果遇到争功之事,臣会认真聆听,尽量断得公平。而别人的手下将士,往往建了战功,却受不了相应的赏赐,所以臣虽然军法酷厉,士卒却仍认为臣算得上是个公正无私的统帅。而且臣作战时往往身先士卒,不避流矢,以此之故,臣在军营中会有名将之誉。”杨素毫不谦虚地说道。
杨坚反而更欣赏杨素的坦诚了,比起杨素来,同样文武全才的高颎,未免就显得有些畏首畏尾了——他似乎太讲究什么“仁恕”之道。
“陛下,”虽然这次南下平陈,半年来大小一百多战,杨素战必亲临,甚至亲自挥刀攻杀,但这位精力过人的越公,却仍不想回府休息,战事结束了,他该重新回到庙堂之上,重新走近那煊赫而沉重的权力,“臣这次还在路上,就听人传说,说独孤公得罪了陛下,不知是否真有此事?”
见他问及这件尴尬事,杨坚叹了气,拍了拍他的肩膀,道:“独孤公年事也高了,他身处宰相之位,不想着一片公心为国尽忠、为朝廷荐才,却偏偏要想着自己的私情……半个月前,太子从洛阳回了大兴城,恰好宫中选了一批侍卫进来,朕就打从那些侍卫中先行挑选了几十个相貌堂堂、武艺精强的,到武德殿侍候,剩下的人给了东宫,这有什么可指摘的?我朝以《孝经》治国,儿子有了好东西,就该先孝敬老子,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朕先选侍卫,留下的人给太子,算得上什么公平不公平?天下都是朕的,几个侍卫算什么?就是这么件微不足道的事,独孤公偏偏给朕上了奏折,说东宫侍卫本来就是老弱残兵,应该换些年轻力壮的,这次朕却将精良侍卫先选走了,又将不中用的侍卫留给东宫,大不应该……这话实在可笑,朕看他是老糊涂了,以为自己的儿子娶了太子的女儿,就应该力助太子,唉……”
杨坚琐碎而激愤地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说完,不禁摇了摇头。
杨素却已经听出了此事更深一层的意味,看来,高颎如果再不识时务,一味为太子说话,后果堪忧——谁教他和杨勇结什么儿女亲家?这桩婚事,不但不会让高家和杨家关系密切起来,反而会使高颎本人失去为太子说话的立场,当年自己与杨广的这条妙计,十分轻易地就解去了太子杨勇最后的防线。
杨素不禁为高颎嗟叹:这个号称可与汉相张良、蜀相诸葛亮相提并论的独孤公,怎么在这件事上如此不聪明?
杨素自视甚高,在朝中独独佩服高颎,但从杨坚的述说中,他明显地感觉到,高颎是老了。
他这边默默地沉思,却觉出身边的杨坚似乎也陷入深沉的思绪,杨素抬起眼睛,只见杨坚的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正凝视着殿门外的一处花池。
那花池里种着些条叶细长的兰草,南侧是一架紫藤,紫藤花不久前才开始凋谢,落英上飞舞着成群的蝶蛱。
在蓊郁的花影和蜂蝶之边,一个身材窈窕的女孩儿正弯腰摘了一朵浅紫色的兰花,横置腮边,轻轻一嗅。
这是个还没完全长成的少女,大约十三四岁模样,脸颊上毛茸茸的,映着初夏的阳光,越发显得唇红齿白、眉目如画。她的步态既不像鲜卑女子那样开阔,也不像汉女那样娇娜,带着一种教养良好的妩媚和轻盈。
“她是谁?”杨坚情不自禁地伸手扶住廊柱,问道。宫中的女官大多人到中年,像这样娇艳的女孩儿难得见到。
“这是叛臣尉迟迥的孙女,叫尉迟绿萼,是几年前独孤公从蜀地平叛后带到宫里来的,如今在洗衣房里打杂。”身后,一个小内侍回答着皇上的询问。
杨坚没有再问下去,但从他的眼神中,杨素看得出来,他有一种深沉的怜惜感,好像是觉得,这样对待一个花儿一般的女子,实在暴殄天物。
在杨素的印象中,杨坚一直是个对女人目不旁视的古板男人,他似乎除了自己的独孤皇后外,对谁也不会心动,而此刻杨坚有些痴眷的神情,令杨素心中不禁轻轻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