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府宅(第12/46页)

一望平阔的百里湖面上,铺天盖地的阔叶莲花已开得正好,红的嫣然如烟霞,白的冷艳似霜雪,黄的灿烂若蜀锦,晶莹的水珠在莲叶上滚动,泛出剔透的光泽。有几艘兰饶画舫荡漾在莲花荡中,船桨一圈圈划开浸满阳光的金色涟漪,宛若揉碎的美丽梦境。

这便是当初孙姜氏跟朱明月提过的胜景。现今景致依旧,曾说过要来赏景的人,已然身在千里之外失去了踪迹。

阿普居木顺着九曲回廊走过来,就看到沐晟独自一人负手伫立在湖畔,阳光在他身上镀了一层没有温度的白光,平添了几分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疏冷气息。

“王爷。”

男子保持着背对的姿势,“查得怎么样?”

阿普居木低声道:“别庄外面的确有几双眼睛,从李国公到东川之前就跟着了。末将按照王爷的吩咐,没让人动他们,只在暗中跟着,看看他们会接触什么人。”

“若查明他们仅是元江府派来的……”

“末将知道,一律就地格杀勿论。”

阿普居木的话音刚落,身后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

却是李景隆被孙兆康扶着,一步三晃地顺着九曲回廊过来,一边走还一边呵呵地笑道:“都说武将爱酒、文臣嗜茶,孙知府却偏偏惦记着这些花花草草。让本钦差也瞧瞧,到底是什么稀奇品种,比宫里面的还好了?”

离老远就闻到一股醺醉的酒气。阿普居木撇了撇嘴,真当自己是游山玩水来的,这才刚到东川居然就喝高了。

“呦,黔宁王也在啊!”

或许是真醉了,刚刚门口发生的一幕不快烟消云散。李景隆一见到湖畔的人,一把拨开孙兆康扶着的手,握着酒盏晃晃悠悠地朝着他走过来,“黔宁王在这儿正好。下官特地过来观赏孙知府养的花,刚好……跟黔宁王一起品评品评。”

“本王对花无甚研究,不打扰曹国公的雅兴。”

沐晟淡声说着,便要离开原地。

“别这么冷淡嘛,好歹也跟下官喝一杯!”

李景隆伸手一拉沐晟的袍袖。

沐晟的目光落在他攥着自己襟袖的手上,李景隆讪讪地松开手,却在对方迈出脚步的同时,开口道:“黔宁王可听过亳州牡丹?”

他这么问不过是碰碰运气,不料沐晟脚下果真一滞,倏然转过身来。

还真是让他猜对了,李景隆扬起醉醺醺的一张脸,朝着沐晟笑呵呵地道:“亳州牡丹啊。黔宁王肯定听说过对吧,刚刚孙夫人还在说,没机会带沈家的小姐再到此地赏花,只瞧了牡丹却错过了莲花,真真是可惜、可惜……”

李景隆的话有些颠三倒四,让一侧的孙兆康听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沐晟却再没迈开脚步,好半晌,薄唇启阖道:“她的确曾来此赏过牡丹。”

李景隆羊脂般的脸颊上,晕着一团淡淡的红晕,有种超乎于男女之别的妩媚,“那就是了。如果珠儿来过,肯定会提起亳州牡丹,那花品可不一般,向来是宫中供奉,比起这些庸脂俗粉不知出众多少。”说罢,伸出一指戳了戳孙兆康的脑门,“孙知府假若有幸瞧见,肯定宁愿把这一园子花圃给铲了,也要求得亳州一株!”

“看来曹国公与沈家明珠,真的很熟络。”

那厢,男子冷冷开口。

李景隆自顾自地举起酒盏,仰脖一饮而尽,“可不是嘛,在这天底下,没人比我更了解珠儿,也没有人比珠儿更了解我……”

称谓变了,本人却毫无察觉。嘴里一口一个姑娘家的闺名叫着,这样的不拘小节,在外人听来无疑是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

孙兆康瞧着沐晟看不出表情的脸,忽然有乌云盖顶的不妙感觉,扶了扶李景隆的胳膊,赔笑道:“要不国公爷在这儿跟黔宁王说话,下、下官过去招呼众将士,先失陪一下。”

李景隆迷蒙着醉眼,摆手道:“去吧去吧,好生招待他们啊!”

孙兆康点头哈腰战战兢兢地走了,阿普居木也被沐晟示意退下去,偌大的湖畔花圃,只剩下他和李景隆两个人。

“人都走光了,曹国公想说什么,说吧。”

花叶在静谧的风中簌簌颤动,男子冷漠的视线仿佛是在看一个唱戏的跳梁之人。李景隆很久没被人用这种目光看过,嘲弄地挑了挑眉,虚晃着脚步走到汉白玉雕栏前:“确实有件事想问,这么半天,为什么没看到珠儿?”

他指的是朱明月,也是沈明珠。沐晟的眸色动了动,深邃的眼底没有半点温度,“如果曹国公能够在一个半月前准时抵达东川府,或许还有机会见到她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