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求见。

季衔山从霍翎的话语里感受到了一种坚决。一种绝不会轻飘飘揭过此事的坚决。

承恩公敢算计母后,就要做好承担母后怒火的心理准备。

甚至于,在承恩公给他讲述霍家的百年历史,讲解大燕与大穆的恩怨纠葛,介绍大穆的夺嫡之争时……是不是也存着几分对他的算计?

“我都听母后的。”

季衔山再一次表明态度。

母子两就北伐一事达成共识后,霍翎命人去传召陆杭。

这位老大人是三朝老臣,又顶着辅政大臣的名头,在朝中要威望有威望,要人脉有人脉,她得先和对方通个气。

陆杭来得极快。大朝会结束后,他就知道太后娘娘一定会召见他商议北伐一事,所以根本没有离开皇宫。

霍翎开门见山:“哀家绝不同意在此时发动北伐。”

季衔山跟上:“朕亦然。”

陆杭神情一凛,拱手道:“臣明白了。”

霍翎微微颔首。

不管霍世鸣私底下鼓动了多少朝臣上书,只要她不同意,皇帝不同意,陆杭这位辅政大臣不同意,朝臣便没有置喙的余地。

陆杭问:“娘娘要直接出手,将这股请战的风波压下去吗。”

霍翎下意识抬头,眺望着远阔的北方:“必须尽快将这股声势压住。再耽搁下去,只怕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她可以防范住敌人的阴谋算计,却无法防范住人心莫测。

陆杭刚想开口询问,无墨匆匆走了进来:“娘娘,丁大人和宋大人在外头求见。”

霍翎道:“请他们进来吧。”

给霍翎和季衔山一一行过礼后,丁景焕又与陆杭打了声招呼:“陆尚书也在。”

陆杭笑道:“你二人怎么一块儿过来了。”

丁景焕看了看霍翎,见霍翎没有阻止的意思,才开口解释:“早在一个月前,我们安插在大穆的人手就传回了一份情报。起初我们也以为这是上天赐予大燕的天赐良机,但娘娘疑心这是大穆的阴谋,永庆帝极有可能还清醒着,因此并未轻举妄动,只是派人在暗中推波助澜,加剧大穆的动荡。”

宋叙跟着道:“大燕能在大穆安插人手,大穆自然也能在大燕安插人手。今日大朝会上发生的一切瞒不住人,要是传回大穆,只怕会正中大穆下怀,让他们借题发挥。”

陆杭心中一动:难怪方才在大朝会上,太后看到承恩公的奏折后会如此震怒。

他原以为这是因为承恩公冒犯了太后的威仪,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层原因在。

在夺嫡愈演愈烈的关键阶段,就算是永庆帝想要发兵攻打大燕,其他贵族和官员也未必会乐意。

尤其是那些支持其他皇子的人。

镇守燕云十六州的大将萧国英是十皇子的舅舅,在这个时候主动出兵大燕,不是给了十皇子和萧国英可乘之机吗!

但是,如果先提出开战的一方是大燕,上书请战的人还是大燕的承恩公兼兵部尚书呢?

大穆要不要防守,要不要反击?

只要大穆的军队开始调动,大燕就算再不想打,也不得不应战了。

季衔山的脸色也渐渐沉下:这就是母后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吗。

敌人早就巴不得与他们开战了,只是因为种种掣肘,一时间找不到一个好的开战理由。

如今一个现成的开战理由送到了对方手上。他们可以压下朝堂请战的声音,却无法阻止敌人的行动。

在场之中,唯有霍翎神情不变。

丁景焕道:“看来娘娘也想到了这一点。”

霍翎叹了口气:“我倒宁愿自己猜错了。”

宋叙劝慰道:“娘娘,从来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大穆想要与我们开战,即使没有这件事情,也会找到别的借口与我们开战。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快压下朝中这股北伐的声势,然后去信给周嘉慕周将军,让他提前做好防范。如果大穆真敢动什么歪心思,就要狠狠挫一挫他们的威风,让他们有来无回。”

霍翎颔首:“周嘉慕那边,早在一个月前,哀家就去信提醒过他了。如今朝中起了风波,确实也该再写一封信告知于他,让他做到心中有数。”

大穆要开战的话,应该就是这段时日了。

在此之前……

霍翎轻轻垂下眼眸,密如鸦羽的睫毛遮住了她眼中的晦涩。

在此之前,有些事情,也该先做个清算了。

***

大朝会结束后,霍世鸣在不少人的簇拥下离开金銮殿。

簇拥着他的人,大都是那些和他一起联名上折的勋贵武将。

还有一些没有联名上折,却有意掺和一脚的官员。

霍世鸣一边应付着众人,一边默默等待太后的召见。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不管怎么样,太后都一定会宣他去对峙的。而他也早已打好了腹稿,在心中模拟过和太后的对话,知道该如何将此事糊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