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新任兵部尚书,承恩公……(第4/4页)
如今无锋突然回京,娘娘的态度又如此古怪,莫非是无锋真的查到了什么东西?
***
皇宫里修筑有四座藏书阁,这四座藏书阁,收录着历朝历代藏书逾万卷。
其中藏书最多,占地最广的,就是文渊阁。
除了收录古籍字画外,以往朝臣上表的奏折,也都会按照年份存放在文渊阁里。
无墨提着明亮的灯笼,紧紧跟在霍翎身后,与霍翎一起穿行于书架间,最后停在了存放景元二十六年所有折子的书架前。
指尖从积灰的折子上轻轻划过,突然,霍翎动作一顿,指尖回勾,将其中一本奏折抽出。
“找到了。”
无墨既好奇又疑惑:“娘娘深夜来此,是要找什么奏折?”
霍翎打开奏折。
借着灯笼的光亮,无墨看清了折子的落款:
文盛安
——景元二十六年十一月,先帝驾崩,柳国公兵败身死,兵部尚书之位空缺。
文盛安上书,举荐承恩公霍世鸣担任兵部尚书,想以此削弱太后权势。
霍翎当场驳回文盛安的举荐,将兵部左侍郎李寒松提拔为兵部尚书。
这本举荐折子,也被收入文渊阁,多年不见天日。
一晃经年,文盛安致仕,吏部尚书之位出现空缺。
有资格坐上吏部尚书之位的人并不多,太后迟迟没有定下吏部尚书之位的人选,让那几个有资格的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终于,左等右等,千盼万盼,腊八节后第二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太后宣布了任命,人选却出乎所有人意料——
吏部尚书并未花落大家看好的那几人,而是由仅剩的辅政大臣、礼部尚书陆杭担任。
原兵部尚书李寒松,迁往礼部,接任礼部尚书。
空缺出来的正二品兵部尚书一职,由行唐关主将、正三品怀化大将军霍世鸣接掌。
世事变迁,八年之久,文盛安的举荐,还是被采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