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新任兵部尚书,承恩公……(第2/4页)
在樊楼设宴还需要自己掏钱,在客云居设宴却不用掏一分钱,霍世鸣如何选择还需要考虑吗。
繁华热闹的宴席上,觥筹交错,欢声笑语。
霍世鸣用了两块刚烤好的鹿肉,放下筷子,听到周围人在聊祝青云的案子。
“以子告父,罔顾人伦,骇人听闻。我大燕出了这样一起案子,真是民风败坏了。”
“丁大人也真是的,不仅没有惩罚那祝氏女,还明里暗里回护对方,最后还判给祝氏女这么多钱财。这不是鼓励其他人跟着祝氏女胡闹吗。”
“要我说,根子还在《新刑统》上。”
“蒋兄慎言,《新刑统》可是太后娘娘着令修订的。祝氏女的案子,太后娘娘也多有过问。”
……
“说到祝氏女,我这里还有一个消息,不知道你们是否听说了。”
“什么消息。”
“这位祝氏女得了娘娘青睐,被娘娘召到身边担任女官了。而且,娘娘还给她赐了一个新名字。”
听到这里,就连原本不太感兴趣的霍世鸣,都抬起眼眸,朝说话那人看过去。
有人感慨:“这祝氏女,运气可真好。”
方才说话那人摇头叹息,语气里含了十足的羡慕:“何止是运气好,简直是一步登天。你们不知道娘娘给她赐了什么名字。”
“什么名字?”
“青云。祝青云。”
不少人倒抽一口
冷气。
得太后娘娘赐名,已是极荣耀的事情。
得太后娘娘赐名“祝青云”,那简直就是板上钉钉的飞黄腾达。
一时间,不少人都忍不住在心里盘算着,要不要将家中女儿也送进皇宫谋个女官的差使。
要是能因此入了太后娘娘的眼,那对整个家族来说,简直有百利而无一害。
“爹。”
霍泽突然凑到霍世鸣身边。
“你之前不是说,想让娘娘给孩子取个大名吗。如今文盛安已经被驱逐出京,你看是不是该趁着这会儿娘娘心情好,与她提一提此事。”
经霍泽这么一提醒,霍世鸣也想起来了。
他颔首道:“行,正好我也有段时间没进宫了。明日我将你娘备好的年礼亲自送进宫里,顺便与娘娘说一声。”
在霍世鸣和霍泽看来,请太后娘娘给孩子取名一事,确实只能算是“顺便”。
为了帮太后扳倒文盛安,霍世鸣也是出了大力气的。
太后升了邱鸿振、丁景焕、宋叙他们的官,却迟迟没有赏赐霍世鸣。
他已是一等承恩公、行唐关主将,无论是爵位还是官职,都差不多到头了,没什么可升的。
而且霍世鸣也很满意自己的现状,根本不打算挪动位置离开燕西。
京师确实繁华,可京师有太后,有天子,有王公大臣,哪里有在燕西一家独大自在呢。
这份功劳不用在他本人身上,自然是要惠及到自己的儿子和孙子。
太后娘娘肯赐名给一个商户之女,难道还会不愿意给自己的侄儿一个恩典吗?
翌日一早,霍世鸣抱着长孙,带着几大车年礼进宫。
今天是腊八节,季衔山正在陪霍翎喝腊八粥。
看到霍世鸣抱着孩子走进来,季衔山放下碗,高兴道:“阿兴也来了。”
季衔山从霍世鸣手里接过小表弟阿兴,又问霍世鸣:“外祖父用过腊八粥了吗?”
霍世鸣朗声一笑:“一大早起来用了一碗,不过你外祖母的厨艺和宫里的御厨肯定没得比。”
季衔山命人再去取一碗腊八粥来:“外祖父正好尝尝御膳房的手艺。”
霍世鸣道:“行,我胃口一向好,这会儿闻着食物的香味,又有些饿了。”
季衔山低头逗弄孩子,随口问霍世鸣今日怎么进宫了。
霍世鸣说起年礼的事情。
那几大车年礼,有一部分是孙裕成准备的,一部分是方家准备的,霍世鸣进宫时也一起带过来了。
“以前家里给陛下和娘娘准备年礼,都是早早准备好,然后派管家从行唐关送到京师。
“今年我有幸留在京师过年,就不用那么折腾了,可以直接送到陛下和娘娘手里。”
霍翎方才一直在安静喝着腊八粥,这会儿听到霍世鸣的话,才缓缓开口:“确实是有很多年,不曾与父亲一起过年了。”
霍世鸣面露唏嘘:“算一算时间,都有十四个年头了。”
霍翎笑了笑,对季衔山道:“别逗弄孩子了。再不去天章阁上课,就该迟到了。”
季衔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青云,你去把孩子抱到我身边。”霍翎侧头,对一旁的祝青云吩咐道。
霍世鸣顺势扫了一眼。
原来这位就是最近风头正盛的祝青云祝女官。
祝青云将孩子放到霍翎身边,霍翎一只手托着孩子,一只手抚了抚孩子肉嘟嘟的脸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