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8/11页)

落地窗外,脚下的城市被淡淡的雾霾笼罩,燥热自下而上蒸腾,五星级酒店里的冷气却过分地足,让人不寒而栗。黎光穿着最简单不过的白衬衫、蓝色牛仔裤,就如同他们初见时一般,他眉头紧皱,一只手按压额角,另一只手在那只漂浮着冰块儿的柠檬水玻璃杯上反复摩擦。他欲言又止地反复说着那么几句:我考虑了很久,觉得自己尚没有做好再婚的准备,然而你也不小了,我不能再耽误你云云……

黎光的眼神中没有丝毫忐忑躲闪,却满满的烦躁痛苦,谢晓丹明白,令他痛苦的其实不是和自己分手,而是分手这一刻的压迫感。倘若自己立即起身离去,从此人间蒸发,他大约会如释重负,顶多花半个小时感怀,午餐时便会一切如常,晚上便能拖着另一个女孩的手入住楼上的豪华套房。谢晓丹突然强烈地不平衡,从二十八岁到三十岁,黎光享受了她盛放一般的最珍贵的年华,然而她得到了什么?除了吃喝玩乐,没有像样的名分,也没有像样的感情,甚至没有任何可以抵得住岁月磨蚀的硬资产。如今,他想换地方消费了,买单时,怎么可以连像样的小费都舍不得给?谢晓丹的身体在冷空气里发抖,委屈和愤懑在胸腔里淤滞,她好想流点眼泪,换点黎光的同情或者内疚,然而,感情那道大门已经在心底里关闭了,一切受其支配的表达都功能尽失。她只剩下飞速运转的大脑,和大脑里那些其实同样卑微的算计。

黎光的电话突然响了,是房产中介,问顺义的那套别墅还卖不卖,他不客气地回绝了。

“别墅又涨了吧?”谢晓丹吸了口气,主动打破了沉默。

“是啊,都找到买家了,她又不想卖了,非说要再等等还能涨。”黎光烦躁地回答,“她”是他们之间对黎太太的特殊称呼。

“她还是不想跟你离吧,想再拖一拖,不卖别墅只是借口。”

黎光愣了愣,他熟悉的谢晓丹从来不会这样分析问题:“不可能,分居都七八年了,离婚也是她提出来的。”

“那她知道你在国内一直有女朋友吗?”

黎光警觉地看谢晓丹一眼,考虑了片刻才回答:“谁也不会主动去说这些事儿,但她肯定也能想到吧,我们都十年没有‘在一起过’了。”

黎光到底是很忌惮他太太的,谢晓丹一直隐隐地觉得,黎太太一家一定有着比黎光家更深厚的背景。

“如果她知道你在国内有女朋友的话,估计就不会只要那一套别墅了吧?女人嘛,再说不在乎,也不会对这种事儿完全无所谓,特别是有地位又要强的女人,更会有报复心的。”谢晓丹像背台词一样涩着嗓子说完了这段话,呼吸急促,心跳不已。

黎光换了个姿势,双手抱合在胸口,似笑非笑地看着谢晓丹,半晌才回问一句:“问题是她怎么会知道呢?有谁会专门去说吗?”

“那谁说得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现在都是互联网时代了,消息传播的速度快得很。”谢晓丹强压着自己紧张到发抖的身体,可她的感官却从没有像此刻这样清晰过,“那套别墅现在也得有三四千万了吧,真卖了还有点舍不得,毕竟我们在那儿也有过那么多回忆,你说是不是?”

黎光觑起眼睛盯着谢晓丹,眼神里的怀疑和嫌恶慢慢变成了不以为然的笑容,他哈哈冷笑一声,看起来比刚才释然多了:“Amy,我中午还约了人吃饭,先走一步,你能这么想我很高兴,回头有什么问题,咱们随时电话交流。”

谢晓丹愣了愣,不知道他这话是什么意思,却也只好起身相送。黎光很客气很绅士,其实是很有距离感地和她拥抱了下,拍拍她的肩膀说:“Amy,take care of yourself.”(Amy,你自己多保重。)谢晓丹目送着他的背影匆匆离开,丝毫没有留恋,一次也没有回头。

没想到,这场云中的博弈,竟然就是他们的最后一面。

仿佛打完一场大仗的谢晓丹迅速瘫软下来,她盯着黎光留下的那半杯水发了许久的呆,努力平稳情绪。正当她准备离开时,服务员走过来温柔可亲地对她说:“对不起小姐,账还没有结,一共是420元。”晓丹一愣,她明白,心思缜密的黎光是不会忘记买单的,这不过是他给自己的一个提示,或者说教训,告诉她CBD里的一切都是有价值的:两杯咖啡,一片有雾霾的景致,或者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看来,她从来都没有赢的可能。

谢晓丹的直觉是对的。那天之后,黎光的电话再也没有打通过,她才发觉,在北京这样人山人海的大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那么缥缈无凭,无论是萍水相逢,还是同床共枕,也就都只靠着一串数字连在一起。要想让谁从自己的世界消失,不消费神,手机号码拉黑即可。比起失恋的痛苦,人与人之间如此寒凉粗暴的关系,才彻底让谢晓丹清醒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