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第17/28页)
这可是开卷考试,冯紫英立刻来精神。
“起奏陛下,臣以为可行。一来如今四海升平,正是发展经济的好时候。二来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若与海外番邦交易,我们正好可以借助机会了解他们。三来,福建地处边陲,若不开通交易,百姓只能打鱼为生,于百姓无益,于税收无助。四来我等允许番邦前来贸易,可以使他们见识我国威仪,令其臣服。”
都是在脑海中整理过无数遍的回答,冯紫英没有任何犹豫侃侃而谈。说完却发现皇帝正盯着他瞧,立时惊得低下头。
刚才没有说错吧?应该……没有吧?
安静半晌,皇帝幽幽道。
“说的不错,还有其他的吗?”
“回陛下,没了。”
再次安静半晌,皇帝挥手。
“朕自有打算,你先回去,明日大朝会上再行商议。”
冯紫英拱手退出,回到家中绘声绘色描述给冯唐。
“皇上看我的神情有些奇怪,是我哪里说得不对?”
“不是不对,是太对。你果真没有说别的?”
别人在皇帝面前恨不能展示毕生所学,以此换取高官厚禄。偏此法不适用于冯家。
冯紫英回想当初商议时林蕴所说的话,摇头。
“那些幕僚原本准备了其他回答,但曹家弟妹说我的智商就到这里,说太多容易被怀疑居心,而且解释不通只会说多错多,不如将专业的事情留给户部。”
冯唐猛松口气。
“幸好幸好,她说得有理,你只管做好分内之事,其他点到为止。”
擦擦额头上冷汗,突然反应过来,立刻恼怒。
“连别人都知道你是个憨货!”
憨货归憨货,海上贸易的事情很快定下来。福建预计开放两处海上码头,冯紫英至少要在京城留半个月与户部、兵部协商。
迎春住在冯府,不日收到卫府邀约。
见面那日,探春特意派人将惜春一并接来。三春姐妹时隔多年,再次重逢物是人非。
“多年不见,二姐姐瞧着比当年精神多了,可见姐夫是会疼人的。”
“他哪里会疼人,是个憨直性子,总要我哄着。倒是你,可比当年更有气性。”
一个将军夫人一个总督夫人,端的雍容华贵。相比之下,坐在旁边的惜春一身僧衣,冷清淡然。
“我总说接四妹妹下山,便是不下山派几个人去照顾她也好,偏不答应,你看看手上都是冻疮。”
探春拉着惜春的手告状,眼中俱是心疼和不满。
迎春低呼一声。
“我知道你是个冷清性子,又不要你做别的,哪怕在山下给你开个庵堂也好,难道谁是缺银子的?”
被两个姐姐关心,惜春浅笑,双手合十。
“阿弥陀佛。什么山上山下,只要潜心修行哪里都一样。我所求不过粗茶淡饭、青灯古佛,便是每月送过去的银钱都用不完,拿去施粥,两位施主不必为我忧心。”
当年出家或许是为了逃避现实,可多年修行下来,竟真看破几分。能与姐妹再次相见,已经无憾。
姐妹三人低声长叹,有一搭没一搭说闲话,终究不再是当年嬉笑怒骂的姑娘们。
门外,侍书和司棋坐在廊下。
“几个大丫头,如今只剩你我,司棋姐姐过得可好?”
“什么好不好的,咱们不都是跟着姑娘?姑娘熬出头,咱们才能有好日子。”
看着侍书梳起的妇人发髻,司棋欲言又止。
侍书却瞧出她未尽之意,摸着头上簪子笑容羞赫。
“你进来时可瞧见二门上的管事?前几年姑娘说放我出去,可巧我和他瞧对眼,便请姑娘做主成婚。司棋姐姐你呢?”
“原来是这样,那真要恭喜你。”
知道误会,司棋真心给侍书道贺。想到自己,低头摩挲腰间荷包。
“当年贾家被抄,他写信求救,念着情分我便托人送银子回来,如今不过稀里糊涂过。”
看她脸色不对,侍书忙岔开话题。
“对了,鸳鸯姐姐给老太太守陵你可知道?她果然是个重情义的,得空咱们一起去看她。还有袭人,听闻嫁给城郊姓蒋的人家……”
回想当年旧识,只余感慨万千。
到晚间,迎春告辞回去。轿子走在路上,尤三姐凑到窗边。
“太太,明儿我想告假。听她们说,我大姐二姐都在南街住着,我想去瞧瞧。”
轿子未停,迎春的声音从中传出。
“我听三妹妹说起,琏二嫂子没了。不必告假,明儿我也要去看看他们,好歹琏二嫂子帮我几回,还有我亲侄子、侄女在。”
“是。”
尤三姐低声应下,回府后命人准备第二日上门的东西。若无意外,这是贾家三姐妹最后一次相见,也是她们三姐妹最后一次相见。
此行匆匆,迎春看过巧姐儿、芝哥儿,拜过贾母、贾赦,自此与京城再无牵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