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20/23页)

与此同时,彭山、邛崃机场驻扎的两个轰炸机大队也开始起飞升空。这天起飞时一共出动了75架B-29,起飞后不久,就有4架由于机械故障被迫退出任务返回了机场。

每当满负荷的飞机刚刚起飞开始爬升时,机组成员都会下意识地感到紧张。因为川西平原的盛夏潮湿高热,最容易发生发动机过热的问题,假如在这一阶段驾驶员操作不当,就会造成发动机温度急剧飙升、烧毁,以至发生坠毁的惨剧。本次轰炸行动,“玛拉·莱斯特”号依然是领航机,当它在安迪·史密斯的娴熟驾驶下顺利爬升到高空时,每一个机组成员都松了一口气,正如接规定必须保持无线电静默一样,大家也都沉默不语,离集结地点还有六七个小时的航程呢,每一个人都希望一路平安。这次的空袭目标,是日本最大的制铁基地、钢产量占全国五分之一的九州岛八幡制铁所。毕竟是首次轰炸日本本土,每个人都难免有点儿兴奋和紧张,渴望着到时候能大显身手。往日,日本轰炸机在整个太平洋地区横行霸道,从今夜起,就该日本本土尝尝挨炸弹的滋味了。

6个小时过去了,整个B-29机群一路平安无事。除了换上主驾位置的副驾驶和领航员吉姆以外,其他机组人员都在抓紧时间休息,他们有的躺在机舱里的铝床上,有的就靠在座椅上,发动机单调的嗡嗡声使人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吉姆·布莱克真是个领航的天才,他的头脑极为冷静,运算能力超群,凭着无线电导航台、六分仪、罗盘、星图、尺子等必不可少的工具,他在从未飞过的漫长航线上,居然能穿越沉沉夜幕和茫茫云海,把整个B-29机群带到万里之遥的轰炸目标。

耳机里忽然传来尖利的警报声,所有休息的人精神立即为之一振,只听吉姆在催促,醒醒!大家快醒醒!安迪机长,领航员吉姆向你报告,30分钟之后,本机将准点到达中国海岸线上空的集结地点!完毕。

正靠在副驾驶座椅上休息的安迪,马上坐起身来调整了一下情绪,对着耳麦下达了指令,全体注意了!马上携带自卫装备!耳机里几乎同时传来机组成员答应是的喊声。

机组人员立即各就各位,开始忙碌起来,每个人都先套上连裤飞行服,扣上钢质头盔,把手枪、子弹带、个人物品等自卫装备一一带好,最后才把安放在座椅靠背上的降落伞包取下来,背在各自的身上。个人物品包括一张丝质中国地图,一管吗啡,几块巧克力,还有一个罗盘。这是预防万一飞机被击落需要弃机跳伞时必不可少的求生设备。安迪重新坐回主驾座椅驾驶飞机,把副驾驶换了下来。

按照预定的时间,整个B-29机群在中国海岸线上空进行集结编队后,爬升到预定高度,直扑日本九州岛。不久,日本海岸线在望,领航员吉姆及时发现了前方不远处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小岛,他立即向安迪报告说,报告机长,接近“投弹轨迹”!

安迪马上发布战斗命令,全体注意了!已经接近“投弹轨迹”,各就各位,准备战斗!

是!机组人员齐声回应。与此同时,整个B-29机群通过机载电台的内部通话频道,也接收到了安迪发布的战斗警报。每个人都明白,接近“投弹轨迹”,就意味着距离投弹点只有10分钟的航程了。

庞大的B-29机群一进入“投弹轨迹”,就下降到3000至5000米的高空。按照惯例,此时敌方的战斗机就会倾巢出动,拼命拦截。但令人十分不安的是,安迪·史密斯透过视野开阔的驾驶窗所看到的,却是一片宁静的夜空。经验告诉他,这种大战前反常的平静,往往潜伏着更大的危机。

其实,日本方面根据樱花谍报组及时发回的情报,马上就对B-29了如指掌了,当一旦知道从中国内地成都基地起飞的B-29,最大航程只能覆盖到帝国南部九州一带时,就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帝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部立即闻风而动,专门部署了反击的准备,马上成立了夜间拦截美军空袭飞机的第53飞行战队,但当时该战队部署在关东,无法及时救援,就命令驻扎在九州岛一带小月基地的第4飞行战队孤军迎战。第4飞行战队力量薄弱,只有25架战斗机可以出动,能驾驶屠龙式战斗机执行夜间拦截任务的虽然只有15人,却战斗意志顽强。更为难得的是,他们曾作过以缴获的美军B-17轰炸机为对象的飞行训练,他们具备拦截大型飞机的成熟经验。他们把B-29与B-17的技术参数一对照,立即得出了B-29是B-17的加强版的新发现。他们于是惊喜万分,信心满满,既然能对付B-17,对付它的加强版B-29当然就不在话下了。

当B-29机群还在飞越黄海时,就被部署在韩国济州岛上的日军防空警戒雷达发现了。日方根据计算得知,美军飞机抵达九州岛时将是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