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有人真心剿匪,有人假意销烟(第10/26页)

颜治平自立门户却不做家具,而是专替人家做棺材。极其特别的是,他做棺材出了名,周围的老人,均以死后能睡颜治平亲手做的棺材为人生目标。颜治平也就很快在洪江开起了棺材铺,取名天堂寿材铺。颜治平的棺材供不应求,价格也就水涨船高。后来不仅仅是洪江人用他的寿材,就连宝庆府,也有相当多的人,用他的寿材。

也许是成功来得太快了,颜治平太年轻,又没读过书,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颜治平开始吸鸦片,瘾越来越大,完全没有心情也没有精力做棺材了,他的家业,也就迅速地垮了下去。仅仅三年之后,颜治平就像当初快速成功一样,快速破产了。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会卖掉棺材铺。但是没有,颜治平的棺材铺由他的几名徒弟撑着。天堂寿材铺的生意到底怎么样,洪江人并不清楚,但在其后的三四年时间,并没有人再提起这家寿材铺,倒是真的。

马智琛之所以盯上这个人,有两个原因:第一,此人是能工巧匠。马智琛经过长时间分析,认为根本不可能存在无影神手,一定是借助了某种工具。而这种工具,只有能工巧匠才能完成。第二,此人吸大烟,需要通过意外方式获得烟资。

即使如此,马智琛也没有立即行动,而是进行了一番小心求证。

他躲在寿材铺的对门观察了五天,发现这间棺材铺竟然连一口棺材都没有卖出去。他又找隔壁邻居们打听,隔壁邻居们说,自从颜治平吸上了大烟,不能做寿材了,到他们这里买棺材的人,只有那些暴死的。这都是一些薄棺材,售价也很低,利润极薄。即使如此,十天半月卖不出去一副,是很正常的事。

十天半月卖不出一副棺材,颜治平的寿材店却养了两个伙计,他本人还抽鸦片,钱从哪里来?这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查明这些后,马智琛去了一趟县城,将此事向古立德报告。

古立德说:“不错,应该就是这个人。余下的事,我来处理。”

古立德带着一些衙役,来到了洪江,抓了颜治平,将他关在巡检司里。马智琛以为古立德抓了颜治平后,会立即审讯他,但是,古立德将颜治平往牢里一扔,不管了,反倒去视察洪江街道修缮工地。因为临近年底,古立德又带着县衙的一帮人,去慰问鳏寡孤独,给他们送去一些过冬物质。

第三天,古立德才将颜治平从牢里提出来审问,此时的颜治平,已经被烟瘾折磨得不成人形。古立德拿一杆烟枪放在他面前,问他什么,他就坦白什么。

其实,颜治平的作案手段非常简单。他利用自己的手艺做了一个作案工具,这个工具是可以伸缩的,类似于现在可伸缩的钓鱼竿。不用的时候,缩在一起,可以藏在身上,根本不会被人发现。若是要使,抽出来,便成了一根很长的钓竿。他选择的作案地点,一定是有后窗的,他从后窗将钓竿伸进去,将目标物钓出来,再收起钓竿,大摇大摆地离开。

无影神手案告破,古立德在洪江城里了搞了一次公审大会。公审过后,又在太白楼举行庆功宴。正当大家酒酣的时候,古立德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悄悄离开了洪江,赶向野狼谷,指挥剿匪。

胡不来是第二天早晨才发现古立德不知去向的。

前一天晚上,胡不来参加了庆功宴,而且和余成长坐在一起。表面上,他和余成长有说有笑,暗地里,早已经恨他入骨。胡不来想,一定要想个什么办法,将余成长整死。问题是余家在洪江的势力太大,普通的办法对付余成长肯定不行,更巧妙的办法,既要时间去想,也需要绝佳的时机。

喝完酒后,胡不来在街上转了几圈,然后回到了姜鱼街。他在姜鱼街一个偏僻的地方,买了一幢两进两层的窨子屋,将桃云母女安置在这里。只要回洪江,他便以此为家。桃云母女从此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对他倒十分感恩。一大早,胡不来赶去巡检司,准备随古立德一起回黔阳县衙,才知道古立德一个晚上没有回来。

对此,胡不来不方便问,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在巡检司里等。到了中午,还不见古立德回来,只好返回姜鱼街吃午饭,并且搂着桃云睡了午觉。桃云怀了他的孩子,他不好做什么事,心中想着应该抽时间去一趟万花楼。可因为不知古立德的情况,他不敢轻易行动,只得忍着。

下午在巡检司又等了半个下午,直到准备离开时,古立德才派人给他送来一封信。

信中,古立德并没有说明自己的去向,只是要求他在洪江多留几天,尽量将洪江与鸦片烟有关的情况摸清楚。

次日,胡不来睡了个懒觉,中午由桃云的母亲服侍吃饭,喝了半斤湘西洞藏老酒,然后去万花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