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有人真心剿匪,有人假意销烟(第9/26页)

马智琛的日子过得也不顺,和家庭的矛盾越来越深,尤其是几个兄弟之间,你争我夺,表面上一团和气,背后却矛盾重重。马智琛的家庭十分复杂,马智源、马智华和马智琛,是大太太生的,马智能和马智言,是二太太生的,马智胜和马智伦是三太太生的。按照中国的老规矩,应该是长房嫡孙继承家业,也就是说,马占山的家业,理应由马智源继承。可是,马智源生性狷介,心眼狭小,脾气粗暴,喜欢逞勇斗胜,加上二太太竭力讨好,马占山便不想让老大继承家业,而属意马智能。而马智能又是一个花花公子,人是极其聪明,却不走正道。马智能因为斗不过马智源和马智华,便常常欺负马智琛,父亲竟然偏听偏信。

关于马家的矛盾,余海风知道一点,在他看来,整个马家,除了马智琛正常一点之外,其他所有人,都属于非正常人,令人无法理解。当然,马智琛并不过多地谈自己的家事,余海风也不好去问。

马智琛更多谈的是他现在的工作。他的主要工作仍然在洪江,偶尔会向古立德汇报,古立德既会在工作上,也会在做人上指点他。尽管他工作了这么长时间,一直没有进展,古立德仍然很信任他。他觉得跟古立德一起工作,是自己这一生的幸运,唯一的不如意,就是没有见到成效。

有关这一点,余海风也觉得奇怪。古立德给马智琛的工作,就是调查无影神手案和采花大盗案。几个月过去了,这两桩案子一点进展都没有,据说,古立德常常将张俊录和章益才叫过去骂得狗血淋头,对马智琛,却是完全的信任。

余海风甚至有一种感觉,古立德给马智琛的工作,肯定不止这两件。而他没有说出的工作,一定干得很好。否则,古立德没有理由仍然留着他。

※※※※※※※※※

古立德奉召去了一趟武昌总督府,湖广总督林则徐单独召见了他。这次谈话持续了很长时间,使得古立德对国家大势看得更清了。

林则徐给古立德算了一笔账,大清朝每年的财政收入,大约在4500万两左右。而因为鸦片而输出的白银,高达600万两。已经连续几年,国家经济实际在负增长。听到这个数字,古立德暗中算了一笔账,仅仅是小小的鸦片,就使得中国每年失去超过13%的财政收入。这个数字实在太触目惊心。

林则徐说,连续多年,大量白银流出,使得中国经济几近崩溃,百业凋敝,商业不振。如果不禁烟,未来几年,白银的流出,还将大幅度增加,用不了几年,可能超过1000万两。如此下去,国家的财政收入只可能越来越少,国力只可能越来越弱。

古立德得到的另一个消息是,朝廷已经决定禁烟,皇上因此专程召见林徐则,将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林则徐希望,自己在广东禁烟时,内地也同时呼应,掀起一次声势浩大的禁烟运动。他特别指示古立德,整个湖南省,洪江是烟害的重灾区,一定要把洪江的禁烟搞好。若在洪江禁烟,一定会引起社会动荡。目前,湘西地区匪患严重,故此,禁烟之前,一定要把匪患问题解决,至少要搞好禁烟时的外部环境。

对于林则徐之说,古立德深以为然。回到黔阳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古立德突然对野狼谷采取了行动。

由于林则徐直接过问湘西的剿匪行动,乌孙贾不得不将附近几个县民团的指挥权交给古立德。古立德便以集中训练为名,在几个县之间频繁调动兵力,对外却宣称是野营训练。同时,古立德又用捐集的款项,购买了四门大炮。

这一天,洪江传来喜讯,马智琛抓到了无影神手。

马智琛之所以花了几个月时间,其实是将洪江的人口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自古代起,中国就有户籍管理制度,周宣王的文史记载中,有“料民于太原”的话,其实就是人口普查。但当时的户籍管理,并没有常设的登记制度以及管理机构,通常以宗法制为基础,族长说本族有多少人,上面就认定是多少人。一些大的宗族,每天都有生死,因此,这种登记极不准确。像洪江这种商贸之城,流动人口多,更不容易掌握。

马智琛花了好几个月时间,白天深入到各街巷进行人口摸底,晚上在一些偏僻的街巷蹲守。

经过这一番工作,马智琛从四万多常住人口和两万多流动人口中,理出了一百多人,又对这一百多人进行甄选,逐一摸底,最后还真被他找出了一个人。

这个人是天堂寿材铺的老板,名叫颜治平。

说起这个颜治平,还真是一个奇人。他家并不在洪江,而是巫水东岸的古枫村,离洪江有几十里路,是一个山区小村,整个村子,也就二十几户人家。颜治平小时候,家里穷,想让他学一门手艺,于是拜了一个木匠师傅。从八岁起,他便跟着这个木匠师傅走村串户,一年四季,除了春节,几乎没有回过家。他跟着师父整整十年,直到师父老了,做不动了,他才自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