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第2/7页)
失败原因:穷!
1935年,苏联的工业链已经相当齐备,海军再次提出计划,想一口气建六艘,剑指日本联合舰队。
失败原因:上级已读不回。
1937年再提,这次似乎有希望了,成立了一个海军人民委员会,并在1939年真的在规划。
失败原因:德国人发动了偷袭——巴巴罗萨计划启动,卫国战争开始。
当时德国虽然有U型潜艇,不过那是跟西欧各国对着干的东西,特别是英国人。
苏联需要的是足够与古德里安抗衡的坦克,钢铁洪流!
于是,上级把海军的经费拨给陆军和空军了……
玉米大帝不喜欢航母,说那是海上漂浮的铁棺材,他喜欢大导弹,大火箭。
他兴冲冲地刷了一记大火箭,把美国人给吓着了。
美国人认为苏联人会从太空中对美国进行核威胁。
于是,白宫和五角大楼连夜啃披萨加班,修改了“北极星”潜射弹道导弹计划,目标——苏联。
导弹的载体是“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潜艇。
1957年,玉米大帝刷大火箭。当晚,五角大楼和白宫连夜加班,立马宣布调整“北极星计划”。
1958年,美国人用核潜艇试射了“北极星”成功,当晚,克里姆林宫连夜加班,立马宣布航母计划提上日程。
1959年,“莫斯科号”的构想审批通过,开始设计草图,萨维乔夫被任命为总设计师。
1960年,苏联刷大火箭,火箭爆炸。美国派U2飞机到了苏联头上,苏联把飞机打下来了。两国对撕。两边打成一片,苏联还抽空跟中国翻了个脸,撤回所有专家。
1961年,美国人专门用来携带“北极星”的潜艇服役。
1962年,苏联人的“莫斯科号”开工,1964年下水。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都觉得对方是要杀了自己,军备竞赛步步升级,身为航母唯一的总装厂,黑海造船厂也因此受到了极高的重视,主持工作的几个人更是被视为国宝。
萨维乔夫舍不得卖的那枚金星勋章,就是建造“莫斯科号”有功,而在1971年获得。
王雪娇素然起敬:“老前辈啊!”
她也很为萨维乔夫的近况而感到难过,如此一位功勋设计师,怎么也沦落到要卖勋章了呢?
王雪娇几乎是下意识地问:“他想不想换个舒服一点的地方生活?”
刘传伟震惊:“你那里吗?”
王雪娇点点头:“是啊。”
刘传伟不相信王雪娇单纯是因为善良,才想接萨维乔夫去过好日子的。
一定是有什么阴谋。
他听说过搞这些暗地里买卖的人,都是贩毒起步,慢慢的就军火、人口一起上了,什么赚钱卖什么。
卖军火不稀奇,大多数人也就是卖卖小枪,小炮,在非洲大区能看到倒卖主战坦克的。
余梦雪不会是……想造航母吧。
这种钱来得特别快的人,未必明白造航母跟造民用商船的区别。
刘传伟生怕萨维乔夫被满脑子都是钱的余梦雪给绑架了,他赶紧对王雪娇说:
“你找他没用,’莫斯科号‘是很小的,被称为直升机航母,甚至在苏联内部的资料上,它的身份就叫’反潜巡洋舰‘,并不是航母,只是它上面能停的飞机比一般巡洋舰稍微多了一点,才被划进苏联九大航母里面。”
他极力嘲笑“莫斯科”号,贬低它的价值,希望余梦雪不要动什么歪心思。
王雪娇单手托着下巴,奇怪地看着刘传伟:“这跟他造的船大小有什么关系,我就是觉得他挺可怜的,那么厉害的人,晚年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刘传伟只听见了一个不择手段也要得到航母设计师的意思,只能继续努力:“他都快八十岁了,再去其他地方生活,他会适应不了的。”
“哦,这倒是。”
像克什米尔这种地方的风景在中国也能找着类似的,就是又有这样的风景,又有这样的气候不好找。
中国人尚且从南方到北方嫌干,北方到南方嫌湿,嫌冷嫌热的更多。
老年人的适应能力更加弱,有点风吹草动的就要生病,一生病就是大病。
中国有句俗话:“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
别一片好心,最后办了坏事。
算啦。
王雪娇痛快地放弃了接萨维乔夫去中国生活的想法,刘传伟这才松了一口气。
他终于有空问起他们刚才为什么会在街上拉拉扯扯,生活都快维持不下去的萨维乔夫怎么会有一把美元。
萨维乔夫看着一千美元,怎么都觉得这笔钱收得不踏实,他琢磨了很久,决定把钱还给这两个人。
两个东亚人的脸在克里米亚非常好认,他就一直在街上转悠,问有没有人见过两个东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