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第3/3页)
这个画面一钻进脑海,笑脸就不自觉的多了,赵广从又喊,“记住这儿,往北走!”
除入冬的那场雪后,一路都是天晴,眼下找到了新家位置,队伍不像前两天死气沉沉了,话题也多了起来,让梨花想到了年关赶集。
摩肩接踵的人,纷乱交融的话。
她和赵广从说,“村子建成后,要不要在村子间开个集市?”
“卖什么?”
梨花语噎,片刻后,兴致勃勃道,“回去问问汤九郎的意思。”
比新益村的围墙先跳进视野的是村外树上的魂幡,这次,人们没有害怕,而是兴奋地欢呼,“到了,前边就是新益村了。”
语气熟稔得好像回自己家似的。
赵广从笑吟吟道,“没错,那儿就是咱合寙的新益村了。”
“别说,第一眼瞧着魂幡吓人,现在瞧着竟然觉得十分亲切,看来我天生就该是合寙人哪...”
不知谁了这么一句,惹得周围人哈哈大笑,笑完忍不住附和,“我也是呢。”
村外的地里没人,但河边的草篷外堆着柴火,立着晾衣服的竹竿。
看多了破败荒凉的小院,猛地看到活人居住的痕迹,莫名让人掉泪。
尤其是地里的菜蔬,一窝一窝煞是喜人,地里没有杂草,表面的土泛着新,明显刚除草不久,哪怕不见人,大家伙眼里已经蹦出无数鲜活的人影了。
最前边的白阿六等人被眼前的景象收服,浑身舒畅的扬起了头。
见小路上有人来,朗声喊,“十九娘,村里来人了。”
梨花瞧见了,回道,“是村里的秀才。”
汤九郎天天在村口等着,乌泱泱的队伍一出现,他就赶不及迎了上去。
风吹得他脸颊通红,说话喷着白色的雾,“十九娘,你们总算回来了,这几日你叔伯天天派人来问,都准备派人去南边接你们了。”
连日赶路,梨花脸上略显疲惫,却也忍不住笑他,“汤九郎的益州话说得越来越好了。”
“......”汤九郎瞪她,然后翻开嘴唇给她看里面的水泡,“我都急上火了,十九娘还有心情开玩笑呢,回去后,可得舀两勺盐补偿补偿我。”
任何时候,占便宜才是汤九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