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梨花眺向围墙上盘旋不去的乌鸦,恍惚生出种归家的踏实感,爽朗道,“待会儿找李解要。”
这是应了?汤九郎哈哈气,声音真切了几分,“多谢十九娘。”
说完,热络的走到李解身侧,帮他推车,“先生辛苦了。”
李解嘴角抽搐,斜眼瞟他,汤九郎不察,舔着笑脸问,“这趟除了盐,先生还有什么收获?不瞒先生说,自打月余前北边有敌来袭,我日夜忙活进山的事,导致心力交瘁,噩梦频频...”
他按向眼下,“这儿是不是黑得像鬼打的?”
李解和他打交道最多,怎会不知他的心思?心神一动,说道,“我也是。”
“???”汤九郎懵了,这让他怎么接?
“安排大几千人的吃喝拉撒之余,还要提防暗地的戎州旧人,我亦多日不曾阖过眼了。”李解点了点太阳穴,一副弱不禁风的神情道,“你来了,这辆车就给你负责吧。”
“???”汤九郎惊得睁大眼,望着他半晌说不出话来。
他...他无非想问问南下有没有寻到宝贵的药材,李解怎么还装上柔弱了?见李解缩手回去不准备推车,他忙拉住人,随意寻了个话题,“什么戎州旧人?”
不管李解乐不乐意,用力把他的手压在推车手把上,自己老实推着另一边往前走。
李解扯了下嘴角,没有拆穿他的小动作。
边走边道,“回来路上,发现四个地方有活人出没的痕迹。”
“为何说是戎州旧人?”
“一处有暗道,一处钻木取过火,一处有房屋修缮过...”
岭南人以合寙自称,可不会做人做的事,汤九郎略微思量,又问,“还有一处呢?”
“他们自己说的。”
汤九郎再次惊住,“你...你们遇到他们了?”
益州往合寙派兵了,东高村,望乡村,新益村都发现了他们的踪影,好在他们早有准备,把人骗出来杀了,可益州派了多少拨人暂不可知,若是有兵南下,藏匿起来的人怕是凶多吉少。
他首先想到的是李解他们暴露行踪,没准会被跟踪,又或者混进队伍伺机而动。
普通百姓也就罢了,就怕落到益州手里后出卖他们。
他焦急四顾,“我怎么感觉背后有双眼盯着我们?不会就是他们吧?”
“......”李解被他一惊一乍的弄得头疼,“急什么?”
“益州人来势汹汹,我担心他们捉了人要挟人为他们办事,十九娘与人为善,容易受人蒙骗,引狼入室。”他扫了一圈,视线锁在赵广从身边的汉子身上。
这汉子皮肤较其他人偏白,和赵广从说话点头哈腰的一副狗腿样,一看就没安好心。
“二东家身边的是谁?”
“赵家以前的长工。”李解没有回头,见村里还有人出来,他笑着挥了挥手,低低道,“他和大东家感情深厚。”
汤九郎和赵家人打过几次交道,知道赵家的行事作风。
他们任劳任怨,大小事只听族长差遣,盲目又固执。
梨花和大东家不对付,和这长工的关系就不可能好,捋清楚这点,他微微松了口气,随即纳闷,“他怎么想着讨好二东家的?”
擒贼先擒王,打仗尚且如此,何况巴结讨好人了?
这长工不怎么聪明。
汤九郎心里这般评价。
为此,神色彻底放松下来,“他们怎么躲开岭南人的屠杀的?”
“运气好,动乱前逃去梁州了。”
桑树村的老村长是个人精,害怕不为赵家接受,私下坦白了进山的原委。
甘泉村靠卖井水赚得盆满钵满,知道近溪村在山里找到了水源就想占为己有,连夜进了山,等近溪村打水的人走了就迅速圈地,同时派人把山里有水的消息送去其他村。
前几日相安无事,后来就冒出了山匪。
一番厮杀,村里人死了大半,他们也因杀了人不敢下山,不得已才逃往梁州。
听李解说完前因后果,汤九郎感慨,“因祸得福了啊。”
不进山的话,都得死。
李解点头,“是啊。”
这些人在山里待了三年都不知道外头发生了什么,连看到山下没人也只以为打仗死人的缘故,纵然因杀人心里惶惶,却也好过虎口逃生的日子。
汤九郎扭过身,面露忧色,“十九娘会带他们回山里安顿吗?”
“不会,三娘子不是感情用事的人,哪怕有些情谊,该怎么办还得怎么办!”想起汤九郎那句’受人蒙骗引狼入室‘,李解睨他一眼,“三娘子聪慧伶俐,杀伐果决,你不该那么说她。”
’与人为善‘听着像好话,实则拐着弯骂梨花蠢,汤九郎自个儿不可能不清楚。
想明白李解指的什么,汤九郎捂嘴咳了咳,“是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