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乱世里的老百姓本就凄惨,没有男丁的人家更甚。

赵广安只能宽慰她,“谁都没料到会发生天灾,官府虽然派人救人,但没有将难民挡在城外,还让她们去衙门领粮...”

不像戎州,置自己的百姓不顾,危难时,还卷起钱粮弃城了。

赵广安说,“衙门既开仓放了粮,就不会舍弃这么多百姓,许是衙门也塌了,官差忙着修缮衙门...”

妇人偏头擤了把鼻涕,泪流满面道,“不知我娘能否撑到那时候。”

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赵广安朝雨幕下的残垣断壁望去。

大雨滂沱,屋顶上那点瓦片掉了个干净,之前在废墟上搜寻的人们瑟瑟发抖的坐在风雨密集的角落,空洞洞的望着外面,无助得很。

注意到她们捂着肚子,赵广安给妇人出主意,“我看那些人还算老实,不然你让她们帮你?”

那些人应该是从衙门那边过来的,身上揣着粮,害怕粮被雨水淋湿,所以才前倾着身,试图用后背挡住肚子。

妇人偏头看了眼,“她们不会帮的。”

“不试试怎么知道?”赵广安直言,“都这时候了,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他也曾经是城里人眼里的难民,自认了解普通难民的心思,她们不求别的,只要一口粮就满足了。

进城以后,街上晃荡的难民不在少数,然而没看到她们伤过人,就拿他救了的女子来说,她被压在墙下,路过的人看出她家里没人也没有进屋抢劫的意思。

这可是极为难得的。

妇人站在伞外,雨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她回头看一眼赵广安肩头的孩子,赵广安会意,“我在这儿等你。”

他们说话时,周三郎的媳妇从递上拽了个变形的箩筐挡在自家婆婆头上。

见状,妇人不再迟疑,“劳烦郎君稍等,我问一问就回来。”

她冲进雨水正冲刷着的废墟,踉踉跄跄的跑到了那几人面前,很快,手指着废墟上拱起的断墙。

那些人伸着脖子看了眼,妇人回来时,那些人起身朝她指的位置走去。

想来对方是答应了,赵广安替妇人松了口气。

不等妇人开口,他先问,“她允诺她们什么好处了?”

没有好处,人家凭什么帮你?赵广安可不认为她们会无缘无故帮她。

“这条街死了许多人,她们帮我救出我婆婆,我就帮她们留在城里。”想到什么,妇人瞟了眼梨花,看她脸蛋虽脏,但眼睛明亮有神,问赵广安,“你们想留在城里吗?”

不想。

赵广安张嘴就要回话,周三郎的声音突然插进来,“没法留,他身边的小姑娘是乡下的,春耕还没结束,需继续回去种地。”

周三郎怕赵广安突生贪婪连累他,是以切断他的念头。

赵广安不知他的心思,比起不想,明显周三郎的说辞更好。

于是,他故作苦恼的叹气,“是啊,没办法。”

妇人略有些失望。

没多久,旁边响起轰的一声,又有墙壁塌了。

同时,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穿透了雨幕。

“五娘啊...”

妇人惊喜的回望,湿润的眼里又有泪水冒出来。

她上前,抱过赵广安怀里的婴儿,喜极而泣的说,“我娘被救出来了。”

“恭喜。”

山里的气候偏冷,赵广安穿得不算薄,但胸前一大片都被婴儿的湿衣服染湿了,他不在意的揪起拧水,屈膝背起梨花,跟周三郎说,“走吧。”

一条街,几乎没有一片完整的瓦砾,年久失修的屋舍更为惨不忍睹。

雨大,地上溅起的水花也大,赵广安的皮靴里进了水,走路噗兹噗兹的响。

趴在他肩上的梨花也听到了,“阿耶,要不要换双草鞋?”

“那玩意泡久了水会发胀磨脚,我就穿这个。”

他可不想让闺女冒着雨给他找草鞋去,而且地上满是碎石瓦砾,将草鞋的鞋底割破的话会划伤他的脚,他才不想一瘸一拐的回去呢。

不知走了多久,当一阵模糊的嘈杂声钻进耳朵里时,周三郎掂了掂背上的母亲,声音高昂起来,“就在前面了。”

天快黑了,视物变得模糊,赵广安眯起眼看了右看,依稀看到了屋檐,神色不见轻松,反倒严肃起来,“那儿好像有很多人。”

“估计是去哪儿躲雨的人。”

往前几米,地突然平整起来,两侧的商铺墙是墙窗是窗,显然没有被震塌或震碎。

因为屋檐下坐满了人。

没有掌灯,走近后,只看得到乌泱泱的脑袋,像夏日池水边的蛙听到响动齐齐探头张望的画面。

周三郎朝左边开着门的商铺喊了句,“褚掌柜在不?”

半晌没人回,他又喊了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