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人间何处问多情(第16/21页)
她将眉毛画好,这才下楼听电话。依旧是先亲热地同南漪寒暄,假装听不出她带着哭腔的声音。说了几句闲话,方才发现南漪的异样一样,问她:“漪儿,你怎么了?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南漪在电话里说不清楚,程燕琳立刻将她约了出来。在南漪眼中,程燕琳就像另一个姐姐。见到“亲人”,内心也软弱了,立刻流了泪,断断续续才算把事情说完。
程燕琳听完忙安慰了几句,“漪儿你别着急,我去想想办法,你先回家等着。有消息我就联系你。”
都叫她等着,虽然事情紧急,办事却急不得,这道理南漪懂的。但是她等了一整天,谁都没有送消息来。她只得又去求南老爷,南老爷照常闭门不见。
南漪心伤透了,从前父亲不管她的死活就罢了,连嫡生的姑娘也这样不管不顾,真叫她心凉。南漪一两日都是茶饭不思,眼见的瘦了。好在江誉白终于叫人送来了消息,说是南舟被关在了覃桥监狱,他已经去见过。虽然人不能放出来,但是一切都好,并没有上刑。他也已经在监狱里疏通好了关系,不会受太大的罪,又叫南漪准备几件换洗的衣服。南漪忙把打包好的包袱给了送信人,安了一点心。
这样又过了几日,还是没有更新的消息。南漪实在坐不住,喊上了阿胜一起去覃桥监狱。可在大门就被拦住了,说是不给探监,南漪只得回了家。在巷子口看见了程燕琳的车,她一阵欣喜,忙上去问消息。
程燕琳道:“这案子事关重大,是你姐姐雇佣的一个叫何家钺的轮机长,伙同一拨人抢劫了城东火药库,盗走了一批军火。那些人又上了通平号的船,拿着枪逼走了船员,开着船带着武器直奔南方去了。军警抄了他的家,发现他有封因为邮资不够退回来的信,上面写着感谢你姐姐一直以来的帮助,这次的成功她功不可没,他们的革命定会成功云云。因此军警才怀疑你姐姐也牵涉其中。因为那封信,他们认定是‘证据确凿’。现在叫你姐姐交出其他的同伙的名单。”
南漪急得发了汗,“我姐姐哪里有什么同伙?我们都是安分过日子的良民,这不是故意为难她吗?他们会不会屈打成招?程姐姐,我求求你,我知道你有些门路,求你帮帮我姐姐!”说着竟是要跪下来。
程燕琳忙把她扶住,很有些为难道:“漪儿,我当你是妹妹,所以我的事情都没瞒过你。你也知道我不过是个庶女,在家里没有地位,不敢出头给家里人添麻烦……”
南漪自己是庶女,明白她的难处,抿了抿唇点点头,“我知道的,程姐姐。你告诉了我这么多,我都不知道怎么谢你。”
程燕琳给她擦了擦眼泪,长长叹了口气,“哎,你这样哭,我心里真难受。罢了,你就像我妹妹一样。这一回就当我豁出去了!我问问你,你敢不敢跟我去婺州?我带你去找我们大少,你去求他,只要他发话,你姐姐肯定能放出来!”
南漪听她这样一说,片刻犹豫都没有,忙点头,“我敢!”然后同阿胜交代了几句便上了她的车。
南漪也走了,家中女孩子欢笑声突然没了,仿佛少了什么。十姨太不敢大声哭,躲在屋子里低声啜泣。三姨太也没了意思,百无聊赖地依在门上嗑瓜子,瓜子也不香了。忽然听见南老爷在屋里唤她,让他把箱子里那件藏青色长袍拿出来。
三姨太不知道老头子犯什么毛病,但也只得照做。虽然人瘦,嘴有些歪,但南老爷梳妆打扮好却仍然能隐约窥见曾经的一派倜傥风度。
三姨太疑惑地问:“老爷,您这是要去哪里?”
“会个朋友。”
阿胜从外头跑回来,“老爷信送到了。”
“去把我说的东西拿出来。”
阿胜跑开了,不一会儿捧着一个匣子进来,在他面前打开。三姨太伸着脖子一看,竟然是洪武年间的青花缠枝牡丹纹龙耳瓶。她早听姨太太们传过,南家有这么一个特别值钱的宝贝。明太祖当年在景德镇珠山设立御窑厂,也就是明代景德镇最早的官窑。而传世到今,御窑厂完整的瓷器根本没留下几件,可算得是孤品。她只当这东西被南舟卷走了,原来是老头子交给阿胜藏着了!
“老爷,您拿这个做什么?”
“去换那个死丫头!真是孽障,我南家一点家底,都让这些讨债鬼败坏光了!”虽然骂骂咧咧,可南老爷还是转着轮椅往外走,没有丝毫迟疑。
饭局定在了广德楼。他许久没有出过门,外头骄阳烈烈,刺得他眼睛生疼,心也虚了起来。他从云端落入泥潭,故友旧交所剩无几。得意时眼高于顶,并不曾广结善缘,如今再舔着脸出山,未必不知道会等来一场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