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24/25页)

此外,两人还带回了三段不可磨灭的记忆:《霍夫曼的故事》那盛况空前的首演;圣马可广场对面那场几乎烧毁了威尼斯所有贡多拉的触目惊心的大火,他们透过酒店的窗子痛心地亲眼目睹了那一幕,还有一月份的第一场雪时,他们匆匆邂逅奥斯·王尔德的情景。但在这些以及其他许多回忆之间,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还保留着一段他一直遗憾没能与妻子共享的回忆。那是他独自在巴黎上学期间一段关于维克多·雨果的记忆。在我们这里,雨果除了他的作品之外,还享有一份感人的声誉,据说他曾经说——其实并没有人真的听他说过——哥伦比亚的宪法不是给人制定的,而是给天使制定的。从那时起,人们就对他有了一种特别的崇拜。去法国旅行的同胞很多,其中大部分都热切地盼望能够见到他。曾经有六名学生,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就是其中之一,有段时间总是守候在埃洛大街他的住所前,以及听说他必去的几家咖啡馆里,但他从未出现过。最后,他们写信向他申请一次私人会见的机会,署名为里奥·内格罗宪法:的天使们,也没有收到回音。但有一天,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偶然从卢森堡花园经过,竟看见雨果从参议院走出来,被一个年轻女人搀扶着。他看上去十分苍老,举步维艰,胡子和头发都不像画像上那样光亮,身上的衣服也好像属于一个比他高大许多的人。胡维纳尔·乌尔比诺不想用一个不合时宜的问候毁掉这段回忆:就这样近乎虚幻地看上一眼,已足够令他终身难忘。等他结婚后重返巴黎,有条件更为正式地见上一面的时候,维克多·雨果却已经辞世了。

作为安慰,胡维纳尔和费尔明娜拥有这样一段共同回忆。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一群人冒着暴风雪站在卡布奇诺街上的一家小书店门前,引起了他们俩的好奇。原来,奥斯卡·王尔德在书店里。终于,他从里面走出来,果然气宇不凡,但也许他自己过分意识到了这一点。人群将他团团围住,请他在书上签名。乌尔比诺医生停下来只是想看看,可他冲动的妻子却要穿过大街去,由于没有带书,她想请求王尔德把名字签在她唯一觉得合适的地方:那副美丽的羚羊皮手套上,手套修长、光滑、柔软,与新婚的她的皮肤同样颜色。她确信,一个像他那样高雅的男人定会欣赏她的举动。但丈夫坚决反对,而当她无视劝阻硬是要去时,他感到羞愧得无地自容。

“如果你穿过这条街,”他对她说,“等你回来,就会看见我已经死在这里了。”

这是她本性使然。结婚不到一年,她便到处游逛,就像小时候走在圣胡安·德拉希耶纳加那片死亡之地上一样自如,仿佛这是她天生的本事。她和陌生人打起交道来得心应手,令她的丈夫困惑不已。而且,她有一种神秘的才能,可以和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靠卡斯蒂利亚语进行交流。“语言嘛,如果你是想卖东西,当然得要懂的。”她常常略带嘲笑地说,“但如果是想买东西,那不管怎样,别人总有法儿听得明白。”很难想象有人能像她那样,那么快,那么兴高采烈地适应了巴黎的日常生活。尽管巴黎阴雨连绵,她还是学会了去爱记忆中的它。然而,当她带着那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的无数经历,带着旅途的疲惫,昏昏欲睡地回到家时,港口的人们问她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对欧洲的种种神奇之处有何感受,而她用一句四个字的加勒比俚语就概括了这许多个月的幸福生活:“浮华而已。”


  1. 圣牧羊女,指圣母马利亚。

  2. 让一马丁·沙可(1825—1893),十九世纪法国神经学家、心理学家。

  3. 阿尔芒·特鲁索(1801—1867),十九世纪法国著名医生。

  4. 但丁《神曲》中的名句,写在地狱之门上。

  5. 指马赛尔·普鲁斯特(1871—1922),法国作家,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

  6. 圣多默,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又译圣多马。

  7. 乐善好施者圣胡利安,天主教传说中的圣人,许多旅店主视其为主保圣人。

  8. “桶匠”在西班牙文中有“大肚子的人”之意,转义指气量大的人。

  9. 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德拉卡列的缩写。

  10. 克莱蒙四世(1200—1268),1265至1268年间的天主教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