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第19/112页)
宜熙眼睫轻颤,王安惠道:“既然你是沈一璐的女儿,有那样的天分就很好理解了,而这个时候,大家对你的要求也不自觉提高。其实年轻演员拍拍商业片很正常,你还不到24岁,拥有这样的成绩已经相当厉害了。但问题就在于,这是你身份曝光后,呈献给观众的第一部作品。而且在这之前上映的《念念不忘》,也是一部对演技要求不高的片子,相当于你让这些影评人连续看你秀了两次脸。我想他们应该是担心你变成下一个周佩佩,只顾着赚钱经营自己,而忘了艺术追求。”
宜熙无言以对,许久才道:“所以,如果我不是沈一璐的女儿,就不会遭遇这种要求了?”
王安惠说:“业内人士对星二代的感情都是很复杂的,一方面希望他们能继承上一代的才华,另一方面又因为绝大多数星二代都不学无术,而对这个团体存有偏见。但你不一样,在崭露头角前没人知道你是谁,所以当一切揭穿,他们对你就只剩下了期待。如果说之前还只是看好你,现在就真的是热切地期待着你能像沈一璐那样,拍下传世之作,最好还能获得国际大奖,光耀国门。”
张冰说:“你的意思是,这些人这么骂小熙,居然是因为喜欢她?”
“当然,也有让她吃点苦头的意思。毕竟,年轻人太顺利又太傲气,不好。”
这次不用王安惠再解释,宜熙也明白了。自打她隐瞒身份出道的事爆出来,就被盖上了心高气傲的帽子,虽然舆论大方向都认为这是有骨气的表现,可黑子们却抓住这点说她狂得没边了,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就敢已经留名电影史的母亲叫板。这些影评人当然不会像黑子们那样想,但认为她傲气却是肯定的,再加上这次的事情,竟是一起给了她一个狠狠的教训!
其实《玻璃鞋》没有他们喷得那么差,国内时尚题材的片子本来就不多,这甚至算是这个领域较为优秀的影片,至少也在及格线以上。从剧情来说,它也流畅地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比那些支离破碎、不知所云的电影好多了。
所以,那些影评里有夸奖导演构图的,有夸奖影片色彩的,还有夸奖服装造型的,却独独看不到赞美宜熙演技的。哪怕是那些买来的评价,夸赞的也是电影别的方面,对她基本一笔带过,最温和不过一句“没有突破”。
世间事还真是祸福两相依,身份曝光给电影带去了高票房,却也给宜熙带来了人生第一波恶评。而且看起来,这件事还会继续恶化下去。
果然,接下来几天,《玻璃鞋》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却不是因为票房一周突破两亿,而是“这么烂的电影票房居然突破了两亿”。
因为微博的影响越来越大,许多影评人也将自己刊登在报纸上的文章贴上了微博,结果招致大批不满的粉丝,又因为被抨击的主要是宜熙,情绪最激动的也全是西米。宜熙本身年龄不大,粉丝就更小,稍不冷静就和人掐了起来,被几位影评人挂出来后,立刻让路人嘲讽“宜熙粉果然多脑残”。
其实但凡当红的明星,粉丝数量庞大,总有那么一撮奇葩。而且就算真粉丝冷静,路人装粉丝搅混水也是常事,之前许多明星都中过招,这次轮到了宜熙而已。
现实中懂电影的毕竟是少数,既然这些专家都说不好了,大家就觉得片子果然不怎么好。随便看看逗个乐子也没什么,但粉丝怎么能这么不知天高地厚,跑去和老师们吵架?
“宜熙粉的狂傲都是和她主子学的吧?据说宜熙跟沈女神不合,但她的演技能赶上她妈妈一根手指头吗?小姑娘还是虚心点好,多听听前辈的意见,别以为妈妈把她生成了公主,就真是公主了。娱乐圈混到最后,还是要看自己的实力。”
类似评论肆虐网络,最后扩延到各大报纸和电视新闻,宜熙的演技第一次遭到这样大规模的质疑。西米们愁得不行,对家粉丝却欢呼鼓舞,以宋菲儿、郭子茜两家为首,粉丝集体进入了嘉年华状态,天天在热门话题里刷宜熙的所谓“黑料”和故意截的丑图。
四面楚歌的时候,宜熙已经回到剧组继续拍摄《第九个骗局》。岳小山导演和谢凡影帝都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不过两位大佬饱经风霜,根本不认为这是什么大事儿,甚至没人觉得应该安慰下宜熙。当然,这也是因为她表现得一切正常,还能和工作人员有说有笑。
谢凡后来夸奖了她,“宠辱不惊,小姑娘挺好的,搞创作就是这样,没人骂你才不正常。”
作为恋爱中的女人,黎成朗虽然没来探班,但每天都会给她打电话。这天还是晚上10点,男朋友的晚安电话又过来了,“回酒店了?今天过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