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番外:柳王妃(第13/17页)
卢尚书哼哼两声:“我还不是为了君王安危着想!”
卢夫人道:“倘若不是知道你是好意,皇后娘娘如何会宣我进宫说这半日的话,还赐了我好些时兴缎子,我不管你了,我得做几身时兴衣裙去。”
卢尚书将嘴一撇,道:“这把年纪,还裁什么衣裙。”
这话可是叫卢夫人不爱听,接着又数落了半日卢尚书,从老头子性情不好,到年轻时只念书不管家,待到做官时,一门心思都在政务上,父母儿女都是卢夫人操心云云。总之,卢夫人一张嘴,能把卢尚书念得连连求饶。
卢夫人先在家把卢尚书说得没了脾气,卢尚书冷静这几日,再加上同僚儿女相劝,大阳又亲自过来,请了卢尚书一回,卢尚书也便顺着台阶服了个软,进宫给秦凤仪赔了个不是。秦凤仪别别扭扭地道:“那天我也一时气极,说了些气话,你也不要怪朕才是。”
于是君臣复归于好,卢尚书继续回朝当差。
反正,秦凤仪就是这样的人啦。他有一代圣君的心胸,但一旦惹毛他,他说的那些个话,完全是市井做派,也时常令朝臣哭笑不得。不过这依旧不能改变秦凤仪执政中的光芒,真正将大景朝的中兴推到顶峰,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年代,这期间种种重大的政治改革,几乎都是自秦凤仪这里开始并完成的。
小时候,大阳觉着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啦。他爹、他娘都很宠爱他,大阳从小不说无忧无虑,也是一生顺遂地长大。及至长大,大阳才明白,这世间当真是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
大阳十三四岁他爹就把他交给祖父带出海啦,在海上除了偶尔比较想念父母和大妞儿姐,因为有小伙伴在一起,还有祖父、外祖父的指点,另有傅、赵二位师父教授学识,大阳过得也很有趣。待到十六岁回京,正赶上他爹对北蛮用兵。秦凤仪以自己年迈为由,直接把大阳派到了北疆。去北疆倒没啥,只是“年迈”什么的,彼时他爹不过三十六岁,就称“年迈”,当真听得大阳嘴角直抽抽。
待北征大胜,大阳还朝,他爹亲自把大阳接回东宫,极是欣慰地表示,儿子可用,以后就跟着爹听政,处理政务吧。
大阳发现,他爹跟历史上传说中那些皇帝完全不同啊,大阳读过史书,知道许多皇帝都是至死不肯放权的,可他爹不一样,大阳以为他爹让他听政,就是当朝跟着站班,然后他爹处理政务时,他帮着打个下手。结果完全不是大阳想象中那样。他爹直接就给他讲每道奏章中的猫腻,什么样的政务是皇帝必然要亲为的,什么样的内阁处置便好,还有朝中百官各人的性情,他爹都会一一讲给他知晓。然后有什么难做的差事,必然是大阳的。有什么难办的事,秦凤仪也都交给大阳去为难,他自己完全不管。
秦凤仪操心的是大阳的亲事啦,在秦凤仪看来,人这一辈子,没有比找一个情投意合的妻子更重要的啦。大阳一直很中意大妞儿,这些年看下来,大妞儿对大阳也不是没有情意,秦凤仪与李镜商量了一回,李镜笑道:“我问一问骆师妹,你问一问阿悦的意思。”
秦凤仪点头应下。
这么些年,孩子打小便认识,彼此间的情意,两家长辈又不瞎。秦凤仪、李镜也中意大妞儿,秦凤仪看大妞儿长大,李镜一向心细,大妞儿与大美自小就在一处念书。后来秦凤仪做了皇帝,住进宫里,大美念书也要选几个伴读,大妞儿便与大美住在宫里的,李镜在教导宫务时便时常带着大妞儿一道。大妞儿及笄礼时,大阳在海外,还命人捎带回了一支红宝凤鸟长簪送给大妞儿,李镜就问过方家的意思。方家觉着一则大阳在海外,二则孩子年岁都不大,还是再看看,倘届时彼此有意,方家自然也是愿意的。
如今,大阳十八岁了,大妞儿较大阳还大上两个月。
秦凤仪急着抱孙子,而且他当年是没办法才憋到二十岁,他儿子又没遇到难缠的老岳父,完全不必受他当年的苦啊。只是大阳回京后一直忙,秦凤仪觉着,自己便要帮着儿子张罗啦。
秦凤仪在儿子的事情上很尽心,他亲自找了方悦,自大阳与大妞儿光屁股时就认识说起,一直回忆到两个孩子是多么情投意合,直说了大半个时辰,说得嘴巴都干了,喝了半盏茶润喉,问方悦:“阿悦,你觉着两个孩子的亲事如何?反正我觉着,只要是真心为孩子好的,都不能拒绝,是不是?”
方悦哭笑不得:“按你说的,我要是不答应,岂不就是不为孩子好了?”“本来就是这样啊。”秦凤仪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方悦笑道:“我与陛下少时相识,太子也是我看着长大,只要两个孩子愿意,我自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