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晋王杨广(第7/8页)

杨素仍在胡思乱想,只见高颎走了进来,笑道:“杨柱国,这么晚了,到我府上来,有何公干?”

杨素从怀里取出一壶酒,也笑道:“你看这是什么?”

高颎凑近一看,惊叹道:“这是从何得来的?莫非当年你攻城首入齐宫,从宫里头偷抢出来的高纬御用汾酒?甘露堂,这酒可是孤品了,如今世上竟是只有甘露堂的传说,再找不到真东西了。”

杨素笑道:“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独孤公果真识货,这是当年北齐武成帝高湛御用的二十年陈酿甘露堂汾清,已成世间绝品。这瓶酒,还是我出使并州,在民间偶然见到,重金买来的,北齐亡国后,宫中妃子将御用之物都夹带出去,卖了谋生,辗转流落民间,再想找一瓶也难。”

高颎亲自动手,从书架上取下两个酒盅,道:“无功不受禄,你今天带这样好酒来,莫非有事求我?”

“我们俩多少年的兄弟,独孤公何以如此见外?”杨素哈哈一笑道,“你难道忘了,十几年前,我们俩都是记室参军,跟着宇文护、宇文宪日夜辛苦奔波,晚上连觉都睡不了,在他俩大帐外侍酒听呵,有一天深夜,也是这么个秋日,你打着呵欠,望着天上的星辰,跟我说,我俩都是一身本事却被埋没,若有一天受人赏识,有机会开疆拓土、一统天下,成为张良、陈平那样的名臣,这一生才算没白过。”

杨素的话唤起了高颎多年前的回忆。

那时节他们还年轻气盛,总觉得天下事无不能为,高颎只恨自己出身寒门,没有父祖封荫,不能一步登天、施展浑身本事,随着名位渐高,那少年好事的劲头,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在他身上荡然无存,看着面前的杨素,也不复是多年前那个血气方刚、不避刀矢的骄狂少年。

“你今天特地提起此事,莫非是为了平陈大策而来?”高颎微微一笑。

“正是。”杨素眼睛一亮,豪情顿生,道,“平陈之战,皇上和圣上欲以独孤公为三军统帅,以我和晋王杨广、秦王杨俊并为行军元帅,总领水陆军五十多万人马,八路进军,三军号令全由独孤公一人而决。平陈之战,独孤公是真正的元戎首领,晋王、秦王年少,你与我二人是朝中干城大将,此番得二圣下定决心、以倾国之兵渡江平陈,正是你我二人建功立业、名垂千秋的大好时机!”

高颎被杨素的一席话激起心底豪情,他倒好了满满两杯酒,举在手中,笑道:“好,杨柱国,杨元帅,你我共饮此杯!今年你已四十五岁,老夫虚长三岁,年近五旬,为国宰辅,南征北战多年,建律令、修新都、治天下,半生辛劳,才重兴了我大隋的赫赫气象,令突厥臣服、南朝畏惧、万邦来朝,若能再立下平陈大功,大丈夫功名事业,至此圆满,此生别无他求!”

杨素拿起酒杯,一饮而尽,道:“正是,独孤公,独孤大元帅!人生七十古来稀,若能终结三百年分崩乱世,一统神州天下,留名千古,纵然在长江上力战而死,葬身江波,我也心满意足、死得其所!”

高颎喝完杯中烈酒,放下酒杯,沉吟道:“可此次出征平陈,怎么是晋王殿下代皇帝亲征,而不是太子殿下?杨柱国可知道,这是皇上的意思,还是皇后的意思?”

杨素皱眉道:“我也正想和你商议此事呢,太子殿下这些年来,因宠妾灭妻、与云昭训等嫔妃生育庶生子,行为奢侈,触怒了独孤皇后,皇上也对他不满,我数次入宫奏对,想要挽回圣意,可皇后对太子成见颇深。这次平陈,皇后并未征询群臣意见,便下诏任命晋王为行军元帅,只怕太子此时已觉地位不保、十分难堪。”

杨素只说了一半实话,商议平陈之事时,他夜入大兴宫,在文思殿里当面向杨坚和独孤伽罗推荐晋王杨广领军。

独孤皇后虽对太子杨勇心生不满,却仍然沉吟未决,想让杨勇代父皇亲征。

杨素却极力陈说,说平陈乃毕百年之功于一役的大战,太子浮躁、亲近云妃父亲云定兴等边将,任用宵小之徒,做事不周密,不如晋王细致稳重。

独孤伽罗在他的劝说下,才同意下诏任杨广为平陈的行军元帅,以太子杨勇留守淮南行台,以为后应。

见杨素为太子处境忧虑,高颎点头道:“杨柱国所忧之事,也是老夫担心之事。太子质朴无华,不懂伪饰,不会讨好皇上皇后,又被小人利用东宫耳目,向皇后耳边多进谗言,你我是朝中重臣,受国恩多年,当效力太子,保住殿下的皇嗣之位。”

杨素见他一心只想保太子,心中暗喜。

高颎,或许前半生你仗着“独孤”二字,所得功业名声远远超过了我,可后半生里,你倘若把自己绑上了太子杨勇的战车,就注定会输得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