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童年(第16/17页)

她出神地想,也许将来自己的名字会有被张贴在西楼城墙的一天,也许还会和林尧的名字并列出现在榜单的首列——这是多么陌生而遥远的梦想,如同迎面而来的风,为她吹开了障眼的迷雾,并且徐徐铺陈开一个美丽的新世界。这世界这样美好炫目,简直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向它飞奔。

“小蓓在育英中学吧?”李岩兵很感慨,“没想到咱们这铁三角居然被拆散得这样彻底!”

“育英虽然不错,但还是比不上你们光华名气大。”子言有几分戏谑地揶揄他,大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小李子,咱仨就属你前程远大了啊。”

“去,你就别取笑我了。”李岩兵龇牙咧嘴地揉着肩膀,神情有些悻悻然。

校园从未如此空荡寂静,李岩兵走后,子言趴在二楼扶栏上俯看了好一会儿荷塘。清风吹来淡淡的荷香,团团碧绿荷叶簇拥着粉白娇嫩的荷苞,绽放着夏日最后一场视觉的盛宴。

直到天色已经很晚,她才背起书包,穿过空无一人的走廊,一级一级走下楼梯。

一楼的尽头,遥遥正对她站着的楼梯口,某个人白色的身形在满塘起伏的碧绿荷叶里显得分外醒目。他只抬起眼睛看了她一眼,她的心就宛如平静的荷塘水面被风揉起了褶皱,无论如何抚平,总余留了一圈淡淡的涟漪。

他伫立在那里,不动也不说话。子言一步一步走过去,四周静寂得能够听见自己雷鸣般的心跳。

越来越近,对面,擦肩。身后终于传来林尧平静的声音,“沈子言。”

她停下来,没有回头。

“再见。”这两个字仿佛重有千斤。

再见,我们真的能再见吗?又要在何时何地,才能再见?

蓦然回首,天色的确不早,晚霞铺天盖地,天地都笼罩在潋滟暗沉之中。那个半倚在栏杆边的少年,白衣衫被投下斑驳橙红的霞光。他半阖着长长的睫毛,一粒钻石样的光芒从瞳仁里穿透出来,有沉静摄人的美。

这样耀目的美好。

也许多年以后,当我们不再天真,当我们真的再相见,我一定还会记得此时此刻,你在这里,仿佛一直在这里,等着我,只为道一声再见。

她眉梢眼角的微笑像极了一只振翅欲飞的小鸟,“再见,林尧!”

整个暑假,子言都和表姐表弟住在外婆家。

表弟叶莘比她小半岁,两人同届不同校,平时经常被大人拿来做比较。

二姨叮嘱了又叮嘱,“小西,今后你们在一个学校,要多照顾叶莘啊。”

叶莘不耐烦地打断他母亲的唠叨,“妈,你真啰唆,都说了多少遍了。”

“喂,叶莘,我知道你心里不痛快,又不是只有你被分到东区中学了,你看看人家小西心态多好。”表姐叶芷冷哼了一声,美丽的嘴唇撅起来,连生气都分外冷艳照人。

这对亲姐弟在一起说不了三句话就要掰起来,子言赶紧打圆场:“好了好了,我们互相照应。”

二姨立刻转移了目标,“叶芷,不是我说你,别以为考上了光华就高枕无忧了,开学后要读高一了,也该收收心了。”

“二姨,姐姐很懂事的。”没人搭腔,子言只得又硬着头皮接过话茬儿。

二姨叹口气,显然忧心忡忡,“一个女孩子,我根本就不指望她以后能考上大学。本来去念个中专又稳妥又省心,可是她脑子像糊了糨糊,偏不听话要去念什么高中。人啊,有时候走错一步路,就会步步都错,等到吃了亏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子言迷惘地看着二姨,心里莫名一抽。

放榜那天,她是下午去看红榜的,城墙下已经寥寥无人。

红榜是早晨贴出来的,当时围观的人一定很多。子言想象着录取考生的家长和亲属被人群簇拥,面带得意和炫耀,听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们在一旁啧啧赞叹得唾沫横飞的情形,不禁莞尔。

她仰头仔细看着红榜上工整漂亮的书法,考生的名字和录取学校被用黑色毛笔誊写得很大,要在密密麻麻的人名里寻找着一个未知的名字和学校,并不算是件容易的事。

很意外看见了熟人的名字,是邻居家的姐姐。

她会心地微笑起来。

“沈子言?”

这声音如此熟悉,她不用回头,已经知道是谁。

居然这么快就“再见”了。她一回头,他就站在她身后,笑容清浅,夏天浓烈的日光碎金一般洒落在他肩头,长睫毛覆盖下的眼睛干净透明,微风拂动他的衣衫,实在是赏心悦目。

他再次对她报以微笑,“你也来看榜?有熟人?”

她胡乱点点头,努力掩饰着自己的不安,“当然。红榜上这么多人,又不是只有你哥。”

果然言多必失,她几乎立刻就后悔了。

他秀长的眉梢挑起来,嘴角的笑容几乎叫子言无地自容,“你也知道我哥的名字在这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