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生枝节(第32/37页)
从东川府到武定州,还有踪迹可寻,从武定州再往后,那沈家小姐连同那个纳西族妇女,就如同凭空消失了一样。
白珈皱眉道:“难道说已经……”
白珈的尾音儿拖得很长,傅东屏一眼斜过去,“死了?”
“真的假的?”
孟廉生的声音拔得极高,吓了傅东屏一大跳,“当然是假的,我这不是顺着他的话往下说么。”
如果是遭遇不测,反倒是有消息了。
然而这一路上的危机也确实存在。除了元江那氏,还有与之交好的很多土司家族:武定凤氏、景东陶氏、红河彝族、广南侬氏、孟定刀氏……别忘了之前从云南府来东川的传信官被半路截杀的事情。沈家小姐这一路等于是过关斩将、披荆断棘,不免让人为那个娇滴滴的小姑娘担心,同时也为她的果敢和胆略惊叹。而她到底是聪慧如斯,临走还带着一个叫“阿曲阿伊”的纳西族马锅头。
在云南的这块土地上,有谁能够比常年在各地行走的纳西族赶马人更厉害?想要融入到地方,光是乔装改扮还不够,而她不是当地人,地方志上面的记载与实地实景很难结合到一起。纳西族的走马人有足够丰富的江湖经验,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云南各府、州、县的地形、风土,也没有人比他们更擅长与黑白两道的人打交道。
那厢,白珈忽然断言道:“肯定是改道了。”
傅东屏翻了个白眼:“改道是一定的,但是目的地不变,再如何变着法儿绕道,也总要从必经之路上走,不能凭空飞过去吧。可我都问了,各府各处,在路线上面的、偏离路线的,结论均是一样,哪里都查无此人。”
“会不会没走官道,而是走了纳西族最擅长的山麓险坡?”
傅东屏摇了摇头:“你以为王爷没想到吗?之前军令上提到的,各府城卫所可领兵剿袭辖区内的匪寇土寨,而不用报备黔宁王府,就是在防着这个。”
黔宁王的军令传到西南各地,一时间讨伐流匪之声尘嚣甚上,到各处排查和搜剿的军队又密又严,那些成规模的土寨眼见惹不起,纷纷坚壁清野,小股残余势力就更不敢再露面。这招雷霆手段,就是怕她铤而走险,孤身走山麓小道遭遇不测。但是有些事,是防不胜防的……那沈家小姐若是明智,也不会去做羊入虎口的糊涂事吧。
孟廉生道:“那就是守城的士兵马虎了……”
“绝不可能,”傅东屏再次摇头,“咱们这儿或许没那实力,但王爷的命令一到,各处卫所均不敢懈怠。何况都知道大战在即,这么紧张的时刻,谁敢跟黔宁王府作对啊!”
三人思来想去,都没有个结论。
好半晌,白珈道:“看来,是有人在暗中替沈家小姐安排打点,同时也一直不动声色地为她消弭危机。”
傅东屏眉头一紧:“谁会违背王爷的命令?谁又有那么大的能耐?”
白珈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却是眯眼道:“我对那沈小姐的身份,始终保持着怀疑态度。”
要阻拦的人纷纷忙着设关卡排查,本该疲于应对的人,却一直在马不停蹄地赶路。
从禄丰城出发到鄠县,越过两道山峰再到妥甸,一百二十里到礼社江,渡江后奔赴哀牢山……等绕过了这座当时景东卫所军队与那氏武士两相遭遇、拼死抢人的山峰,再走六十余里,阿墨江的支流便映入眼帘。澎湃的江水流到哀牢山脚下已然缓和许多,潺潺地往南奔流,在扑面的水汽中,对岸的景东厅的外城楼已然在视线之中。
这是离开禄丰城的第七日。
也是她们翻山越岭前往元江府的最后一站。而此地距离那氏的府城,只剩下不到七天的行程,对于已经在路上昼夜不停赶了半个多月路的人来说,无疑是黎明前的一缕曙光。颠沛劳顿的日子即将到头,胜利在望的喜悦就是巨大的,随之而来的危机也变得异常凶险。
很多人都在这里等她。
两人在进入景东厅之前已经换了马,两匹普通的羁縻马,拉着一辆简陋的单辕马车。阿曲阿伊甩着鞭子在外面驾车,朱明月穿着一袭朴素的裙衫坐在车内。透过一掀一掀的窗帘,景东厅不逊于元江府的街道和房屋,在面前展露了真容。
洪武十年,明军攻下楚雄时,景东土司俄陶派通事姜固宗和家臣阿哀,向明军交出元朝所授的金牌印鉴,并向朝廷献驯象两只、马一百六十匹、银三千一百两。从那开始,景东划入大明疆域内,俄陶任土知府,隶属云南承宣布政使司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