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当年的案子。(第4/6页)

“韦先生这个人也没什么的,是很好的东家。”她补充着,提起一个细节,“只不过他有点爱计较。有几次韦先生问,家里的水果、牛奶,我是不是吃得比较多。其实我的饭量没这么大,而且最开始也说早就说好了,是包吃包住的……”

“不过除了这件事,挑不出别的毛病了。”

“你是什么时候离开韦家的?”

“太太入狱后,先生的情况很糟糕,孩子又住在医院。”她的声音沉了下来,“其实那时候,已经不太需要我了。在那件事后的两个月,我提出了辞职,回老家一直到现在。”

“现在想想,原来一晃都十年过去了,时间过得真快。”

“他们对孩子怎么样?”

“对孩子——那时候新闻到处都登着,人人都骂太太,但是从孩子出生到一岁,我都看在眼里,她最疼的就是阳阳。”

“先生也一样。自己的儿子,怎么可能不疼?更何况,阳阳这么讨人喜欢。”

说到这里,老人的眼眶有些湿润:“阳阳很乖的,每当他爸爸研发了新玩具,第一个带给他玩。他们两公婆一起哄着孩子,逗他开心。”

“你说几个月大的孩子,能玩得明白什么呢?抱着玩具,他就咯咯咯笑……”

“可惜这个孩子了,可怜了。”

……

有关于韦华昇被杀一案,警方的调查工作陷入僵局。

死者和黄秋莲之间,真的是一个心怀愧疚,一个满怀怨恨吗?但不管怎么说,至少表面看来,黄秋莲确实是与他纠葛最深的人。

到了这一步,是时候请黄秋莲回来问话了。

在莫sir的指示下,曾咏珊和梁奇凯立即动身前往社区中心。

与此同时,莫振邦翻遍资料,问道:“圣心庄园的访客记录是不是没拿回来?”

三个年轻人面面相觑。

“再跑一趟。”莫sir转向祝晴,“你跟我去。”

他们拿着社会福利署开出的公函,再次前往新界北区。

路上,莫振邦问道:“这起案子,你怎么看?”

从最初依赖直觉办案,到现在逐渐步入正轨,能条理分明地梳理案情,祝晴的进步有目共睹。

莫振邦还记得她好几次灵光乍现的敏锐洞察。

但这次,祝晴只是困惑地摇摇头。

她说不上来,这个案子太奇怪了。

“我们费尽心思查韦华昇和虐童案的关联,不也是一种先入为主吗?就像是认定一个表面完美的人,就一定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祝晴正色道,“但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所有证据都表明韦华昇确实是个好人。疼爱弟弟、专注慈善、包容妻子、尽心保护儿子……”

家中佣人、公司合伙人和员工、弟弟前妻,甚至那个不成器的弟弟本人,所有人都异口同声地称赞他的为人。

唯一提出不同声音的,是十年前的老佣人,指出他偶尔太过计较。但老人说这话时,语气里还带着几分怀念,生意人精打细算不是很正常吗?

“十年前的虐童案,已经结案了,我不是在为黄秋莲开脱……但为什么我们的视线始终局限在这几个人身上?”祝晴突然转过头,“韦华昇被杀一案,会不会真凶根本还没进入我们的侦查范围?”

莫振邦眉峰微挑,眼底闪过一丝欣慰:“看来是把我的话听进去了。”

祝晴晃了晃笔记本。

前几天莫sir才强调过,办案讲究证据,切忌主观臆断。

她都工工整整地记在了本子上。

一个小时的车程,他们终于抵达圣心庄园。

莫振邦还在嘀咕,出门前,黎叔又唠叨,说他总板着脸会吓到小朋友。

“我就是去调个访客记录。”莫sir没好气地嘟囔,“啰里吧嗦的。”

……

警方再次来到圣心庄园,依然是昨天那位义工接待。

“安生还是老样子。”义工说,“一整天都坐在活动室的窗边等着韦先生,我们担心他,就劝他下来走走。”

“今天天气不错,他也很听话,抱着相机下来了。”

“你们看,他在那边拍午后凝结的露珠。安静的孩子往往有独特的视角,总能发现别人看不见的美。”

义工指了指不远处的小径,瘦小的男孩举着相机,专注地观察着水珠。

祝晴和莫振邦驻足观望,却没有上前打扰。

“访客记录在这边,请跟我来。”

祝晴跟着义工走进办公室,接过对方递来的访客记录本。

她简略翻阅,几乎每周,韦华昇都要来探望儿子,有时候一住就是三四天。

虽然所有人都说圣心庄园照顾孩子很专业,但这里终究不是真正的家。既然死者这么关心儿子,为什么还要将他长期留在这里?

这个疑问,始终困扰着祝晴,此时拿着记录本离开时,更在她心头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