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他终于明白了太后想……(第4/4页)
听到宋叙拒绝,邱鸿振也不强求,笑着一撩衣袍,上了自家马车。
宋叙回头,看了眼身后巍峨庞大的皇城,轻轻叹了口气。
“哟,叹什么气呢,莫不是看到其他两位大人都有马车来接,独你没有,所以就在这儿自哀自怨?”
熟悉的调侃声响起,丁景焕从马车里探出半张脸,笑着对宋叙一招手:“走,我在樊楼约定了一桌酒席,给你接风洗尘。”
宋叙上了马车:“你今日不上衙吗?”
丁景焕理直气壮:“我都是刑部尚书了,今日提前下衙不成吗?”
宋叙再多的愁绪,都被这话逗得一笑。
丁景焕说是要给宋叙接风洗尘,那确实不假,准备的菜肴和酒水味道都十分不错,多是各地商贾趁着千秋节运来京师贩卖的稀罕物。
宋叙对美食没有太大的追求,不过丁景焕准备了,他也不扫兴。
一直到两人吃饱喝足,丁景焕放下碗筷,宋叙才突然开口道:“那块石碑,是你的手笔吧。”
丁景焕诧异:“什么石碑……哦,你说羌戎王带进京师要献给圣人的那块吗。你在瞎说什么,那块石碑是在羌阳河畔突然出现的,我这几个月可一直都待在京师没动弹过。靖国公的折子里不都说了,那块石碑是天人感应降下的吉兆吗?”
宋叙静静听完丁景焕的话,才道:“天人感应这一套,你以前是最不屑相信的 。”
丁景焕道:“那时年轻气盛,不知变通。”
宋叙知道丁景焕是在暗讽他不知变通,他也不恼,只笑了一下:“景焕,你我自幼相识,你知道你每次跟我说谎时,话总是格外的多吗。”
“有吗?”丁景焕耸耸肩,无所谓道,“我的话什么时候少过?”
宋叙也不在意丁景焕有没有承认,他继续道:“我这些天,时常会想起老师致仕前跟我说过的那席话。
“在娘娘和老师之间,我选择了支持娘娘。因为我和老师不同,我并不认为女子执政有什么问题,也不在意娘娘架空陛下。
“可是景焕,到了今时今日,你要我如何自欺欺人地认为,娘娘要的,还仅仅只是架空陛下?”
丁景焕沉默着转动面前的酒杯,良久,他唇边挂起一抹哂笑。
“你今日刚回到京师,我原本不想跟你聊这些,但你非要聊的话,那我告诉你,你知道你做得最错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吗?
“你做得最错的一件事情是,至尊之位上坐着的,是太后和皇帝,你却总是试图用普通人家的亲情去理解天家母子的关系,甚至还真的把陛下当成了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
“太后是君,陛下也是君,而你只是一介外臣,你明白了吗!”
宋叙抬起眼眸,看着坐在自己对面,与自己相知相识三十余载的至交好友。
“你说的对也不对。我确实只是一个臣子,但陛下敬我为老师,我就不能不为他多考虑几分。
“而且,正如你所说,陛下也是君,大义名分是在陛下身上的,太后能摄政掌权,也是因为她是陛下的生母。
“母子之情走到今时今日这一步,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下去,陛下该如何自处?”
丁景焕与宋叙对视:“你本就认可娘娘的才能,如今去羌戎走了一趟,应该更清楚娘娘的布局有多深远。陛下不如娘娘,能够带领大燕光复燕云十六州的人只有娘娘,莫要执迷不悟了。”
宋叙眼中流露出一抹痛楚,他惨笑一声:“如果你认为支持陛下,便是执迷不悟的话,那很抱歉,我只能做一个在你眼中执迷不悟的人。”
丁景焕别开眼,也知道自己方才说得过分了些,可要他眼睁睁看着宋叙固执己见,他又做不到:“那你的抱负呢?你知道这一步踏出,就覆水难收了吗?”
“我不能背弃我的道。”
当年太后用母子之情来争取他,任命他成为陛下的老师,就已经注定了他的立场与太后有所不同。
丁景焕深吸一口气,尽可能平静地宣布道:“那你过些日子就去羌州任职吧。朝廷需要派遣能臣宣抚羌州,在当地进行教化和移风易俗,你熟悉羌州的风土人情,又不畏艰辛,很适合这个职务。”
“这是你的意思,还是太后的意思。”
“自然是太后的意思。”
宋叙道:“我明白了。派我去羌州任职,确实是太后的旨意;为我接风洗尘,试图劝说我回心转意的,则是你自己的主意。”
丁景焕咬牙:“我真是多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