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圣人,承天皇太后。……(第2/2页)
季衔山抿了抿唇:“朕记下了。地上凉,邢老师还是快起来吧。”
邢郎中摇头:“陛下还是让臣继续跪着吧。娘娘教导陛下尊师重道,行孝为国,这个道理本没有错,但有些话,即使知道陛下不乐意听,臣也不吐不快。”
不等季衔山做出反应,邢郎中继续道:“天狩十年,太后在国库之外另设一个河关私库,将各地榷场的利润存入河关私库,这笔钱专款专用,为的是来日北狩大穆,收复燕云。
“这个本意自然是好的,但打理河关私库的人是太后的人,这笔钱,可以用于来日北伐,也可以在暂时不需要用到的时候,挪作他用。
“天狩十四年,太后在虎符之外增设凤符,要求各地调兵必须同时出示虎符和凤符,否则罪同谋逆。
“天狩十五年,太后开口,允许陛下正式批阅奏折,但陛下批阅完奏折,必须要先呈至太后,待太后确定无误,才能得以推行。”
“够了!”季衔山骤然出声,打断邢郎中的话。
邢郎中仿佛没听到一般:“所有机密的奏章文书,都是直接呈送至寿宁宫,不会经过陛下之手。陛下所能接触到的,只是一些日常俗务。财、军、政大权皆在太后手中,忠言逆耳,臣说句诛心的话,陛下空有天子之名,太后却有天子之实啊……”
“邢郎中说够了吗!”季衔山拂袖抬手,指着大殿正门方向,厉声道,“说够了就出去。天家母子,岂容尔等离间。念在你与朕师生一场,你又刚被贬谪的份上,朕饶你一回,不使你因言获罪。”
邢郎中离开了,季衔山独自一人立下空旷的大殿里,良久,他重重一拳捶在柱子上,身体向前一倾,额头贴着冰凉的石柱。
“荒谬,朕的母亲是什么性情,朕还需要你们来告诉朕吗……”
季衔山本就糟糕的心情,因着这场君臣相谈,更是覆上了一层阴霾。
他并未将邢郎中说的“丁景焕去找礼部尚书李寒松”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两人都是朝中重臣,公务上多有交接之处,丁景焕会去礼部找李寒松并不稀奇。
而且,就算他将这件事情牢牢放在心上,他又能做什么呢?他连丁景焕找李寒松具体商议了什么都不知道。
不过很快,季衔山就知道了。
十天一次的大朝会上,刑部尚书丁景焕出列上表。
“皇太后,先帝之皇后,今上之生母,抚育今上十余载,平定内忧外患,于家于国皆有大功。如今陛下业已完婚,当为太后加尊号,以酬太后功绩。”
丁景焕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
摄政太后的尊号,往往能彰显其权威,宣示其政治权力。
在姐杀弟案的风波尚未完全消弭之际,丁景焕提出要给皇太后上尊号,本质是在通过尊号再次彰显皇太后的权威,镇压那些蠢蠢欲动的小心思。
众人对此心知肚明,偏偏无法反驳。
皇太后于家于国皆有大功,朝臣得承认,皇帝更得承认。
不仅得承认,季衔山还要出声自陈不是:“是朕疏忽了。以皇太后的功绩,本该早些上尊号的。大朝会结束后,礼部尽快商讨一番,为皇太后拟定尊号,以体现朕对皇太后的孝道。”
季衔山这番话算是给不少人提了一个醒。
给皇太后加尊号这件事情,也可以尽量让它从彰显太后威仪转变成是陛下在尽孝道。
如此一来,太后的尊号可以加一个“孝”字,又或者是“慈”、“寿”、“康”、“仁”这一类体现美德或祈福的词汇也不错。
然而,身处于风口浪尖的另一人,礼部尚书李寒松并没有顺着季衔山给的台阶走下去,而是顶着风口浪尖站了出来。
“皇太后,辅佐幼主,节俭勤
政,当为世之楷模,可加尊号承天;治国安邦,圣德昭烈,堪为后世之表,应改称谓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