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当上尊号,改称谓。……
季衔山前两年醉心于书画之道,不过是为了宣泄自己苦闷的心情。
如今他与霍翎的关系有所缓和,他顿时将手头的闲杂事丢到一边,勤勤恳恳批阅奏折。
坐在霍翎身边,看霍翎处理政务时,季衔山还不觉得有什么。等到自己亲自上手,季衔山才恍然发现,想要做到霍翎那样不动声色到底有多难。
不动声色,源自于自身的强大。
母后早已过了会为朝政忧心忡忡、辗转反侧的阶段。
朝臣有再多的小动作,她都尽收眼底。朝堂有再多的波诡云谲,她都能四两拨千斤。
困扰他许久的问题,只需母后稍加点拨,便能迎刃而解。
但季衔山也不气馁。
他在母后身边耳濡目染,又跟着一众老师学习了很长时间,将来未必就会做得比母后差。
如果连翻越高山的志气都没有,那他将永远无法超越母后。
季衔山耐得住性子,却也不是坐以待毙的性情。他需要有自己的倚仗和人手。
而皇宫之中,以禁军为重。
肃郡王府的季三郎,是季衔山的伴读,比季衔山年长几岁,这会儿已经加冠,正有出仕的打算。
季衔山有意将季三郎塞进白虎卫里,便趁着一日午后,宣来白虎卫统领。
他将事情交代下去,却见白虎卫统领面露迟疑。
季衔山问:“秦统领可是有什么难处?”
白虎卫统领连忙摇头:“回陛下话,没有难处。臣这就去办。”
季衔山眼眸微垂。
等白虎卫统领行礼退下后,季衔山对一旁的小福子吩咐道:“跟着他,看看他是直接出宫,还是去了寿宁宫。”
半个时辰后,小福子回来复命:“陛下,秦统领离开太和殿后,就往寿宁宫去了。”
“他在里头待了多久?”
小福子没敢走近寿宁宫,就远远守在出宫必经的一座凉亭里:“很快就出来了。”
季衔山捏着毛笔,继续伏案。
小福子看他没有旁的吩咐,给他重新换了一盏热茶,就轻手轻脚退了出去。
季衔山写完最后一个字,丢开面前的奏折,用手掌撑着额头:他是临时叫来秦统领的,母后肯定不能未卜先知。只怕是他吩咐下去后,秦统领不敢违抗他的命令,又不敢直接照着他的命令去做,就去寿宁宫请示母后的意见。
禁卫军设有四大营,分别是麒麟卫,朱雀卫,玄武卫和白虎卫。
麒麟卫是直属天子,天子近卫大半都是从麒麟卫里面选拔出来。现任麒麟卫统领詹凌是他父皇的伴读,一向与他亲近。
朱雀卫统领、玄武卫统领都是母后的心腹,所以季衔山才有意将季三郎塞进白虎卫里。
但他没想到白虎卫统领会是这么个态度。
白虎卫统领也许是母后的心腹,也许是碍于母后的威势,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已经不再可信。
如果三大营是这样,那麒麟卫呢?
麒麟卫统领詹凌也许还忠于他父皇,忠于他,但麒麟卫其他人呢?
次日,季三郎进宫向季衔山道喜,满脸高兴:“朝廷的任命已经下来了,是白虎卫副指挥使。”
副指挥使在禁卫军里算是中层,手底下掌管着三四百号人,对于刚刚出仕的季三郎来说,已经是个极不错的起步。但知晓内情的季衔山,很难因此生出纯粹喜悦。
季衔山也没有扫兴,鼓励季三郎好好干。
季三郎拍着胸口保证:“这是自然。大家都知道我是陛下的伴读,我可不敢出什么纰漏。丢了我自己的面子事小,丢了陛下的面子事大。”
季衔山这才笑了一下:“也没那么夸张。”
除了这段插曲,大婚第一年,应该是过去几年里,季衔山过得最轻松惬意的一段时间了。
酷暑来临前,季衔山和陆琢这对小夫妻,还陪着霍翎去了趟避暑山庄,在里面住到天气渐渐凉快了才回宫。
一切的转变 ,都要从回京后爆发的一场“姐杀弟”案开始。
朝堂上针对“太后还政”展开的第一轮风波,也由此而起。
自从天狩十年,霍太后在京兆府立下女户后,民间效仿者渐渐多了起来。
而这场姐杀弟案,发生在南方某座县城一户姓苏的商贾之家里。
姐姐原本是苏家独女,有一青梅竹马的恋人,随着民间风气越来越开放,苏父有意将家业全部留给姐姐,不过要求姐姐必须留在家中招婿,为此苏父还拆散了一对有情人。
但这一切,在姐姐成亲,而苏父又有了一个亲生儿子后改变了。
此案性质之恶劣,顿时在当地引发轩然大波,甚至是直达天听,在大朝会上被御史提起。
御史话音落下,不少人瞬间都精神了。
什么,因立女户而引发的恶性案件,简直是藐视人伦,简直是丧尽天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