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陛下与霍家,确实走得有……(第2/3页)

燕西与羌戎接壤,燕北与大穆接壤,平时兵部研制出了什么武器铠甲,都会最先装配禁卫军和这两个地方上的军队。

元戎弩这种神兵利器,自然是越早装配到燕西和燕北越好。

季衔山下意识就要开口允准。

小福子连忙小声提醒:“陛下,娘娘那里还不知道元戎弩的存在呢。”

季衔山话音一顿,改口道:“外祖父言之有理,只是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霍世鸣装作没有听到小福子的话,面上笑意不减:“是该从长计议,户部那边也不知道能挪出多少预算,这不是一笔小数目,总要先请示过太后娘娘。”

季衔山抿了抿唇,对霍世鸣道:“那外祖父将它装起来,我回宫时,一道带回去给母后瞧瞧,顺便为外祖父和武库司的工匠请功。”

霍世鸣代那些工匠谢了恩,又问季衔山有没有兴致去武库司里面逛逛,看看那些工匠是如何一点点从无到有打造出元戎弩的。

天色尚早,季衔山也不急着回宫:“外祖父带路吧。”

霍世鸣在前头带路,突然像是想到什么般,回头看了看季衔山身后跟着的宫人:“元戎弩的机关图纸乃绝密……”

季衔山对小福子道:“你们守在这里,我和外祖父进里面逛一圈就出来了。”

季衔山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方才还因为霍世鸣的话心里别扭,这会儿看着武库司里的各种兵器装备,心情变得大好起来。

霍世鸣一一为季衔山介绍过去,话语里满是豪情:“有了这些新研制出来的武器装备,我大燕将士必将如虎添翼。要是大穆还敢像十年前那样举兵来犯,势必能让他们有来无回。”

季衔山道:“外祖父很有信心?”

霍世鸣道:“要是别的事情,我还真不敢夸下海口。但我在燕西待了那么多年,又曾亲自与大穆军队交手过,很清楚大穆军队的实力。

“如今大穆内斗不休,又常年征伐其它游牧部落,兵戈不断,将士疲敝。我们却休养生息多年,政通人和,上下一心,还研制出了元戎弩这样的神兵利器。此消彼长之下,局势一片大好。”

季衔山听得心潮澎湃:“照外祖父这么说,大燕北伐的时机岂不是要到了?”

霍世鸣笑着纠正:“陛下,我只是说了,如果大燕与大穆对上,优势在我大燕。”

季衔山道:“那不是一个意思吗。”

霍世鸣满脸欣慰:“我没提起北伐之事,陛下却立刻想到了北伐。可见陛下年纪虽小,却已有太祖皇帝遗风。”

季衔山可不敢拿自己和太祖皇帝做对比。

霍世鸣却道:“太祖皇帝一生心心念念的就是北伐大穆,收复燕云,只可惜天不假年,壮志未酬。

“如果陛下在位期间,能够完成连太祖皇帝都完不成的丰功伟绩,陛下在史书中的评价,可未必会比太祖皇帝差。”

……

季衔山在兵部待到下午,才在小福子的催促下回宫。

他带着元戎弩去了寿宁宫,兴致勃勃道:“母后,你看我带了什么回来。”

霍翎正在和无墨说话,瞧见他进来,未语先笑:“我方才还在问你无墨姑姑,你怎么还没回来。这不,说曹操曹操就到了。”

季衔山走得急,额上出了一层薄汗,霍翎从怀里掏出帕子:“跑得这么快,可见是带了好东西回来。”

季衔山擦了擦脸,接过无墨递来的杯子,解了口渴后才道:“这是兵部新研制出来的元戎弩,一次可以连射十箭。”

霍翎问:“元戎弩?”

季衔山道:“对,这是我取的名字。外祖父说这是兵部献给我的寿礼。”

霍翎知道兵部在研制新式连弩的事情:“你与我仔细说说此物的威力。”

这会儿天色已经晚了,不适合直接演示元戎弩的威力。季衔山将自己的见闻一一道来:“母后,依你之见,此物可以在军中推广吗?”

从五连弩改进到十连弩,威力提升如此之大,霍翎也舍不得束之高阁:“既然是好东西,自然该在军中推广。不过具体要怎么做,还得等兵部那边做进一步汇报,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章程来再做定夺。”

季衔山得到了心满意足的答案,转而与霍翎聊起兵部伙食。

他素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霍世鸣担心他吃不惯兵部的伙食,原本是想让厨房的人单独给他做一份午膳,或者直接去樊楼点一桌菜,不过被他拒绝了。

“兵部伙食的味道一般般。”季衔山点评,“有些油腻。”

霍翎一笑:“大锅饭的味道都这样,用料扎实,但求无过。”

季衔山想到宫里举办宴会时御膳房做出来的那些膳食,赞同地点点头。

不过他又凑到霍翎耳边,小声道:“我看有些老大人吃不太习惯,该让厨子炖得软烂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