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陛下与霍家,确实走得有……
太后的权力来自于皇权的延伸。
摄政太后的存在,是在皇帝年幼,无法治理朝政时,代为行驶皇权。
在季衔山还少不知事的时候,文盛安、陈浩言这些朝廷重臣就从未放下过对霍翎的猜疑与忌惮。
如今季衔山渐渐长大,他还坐得住,围绕在他身边的野心家却已经开始坐不住了。
对方敢指使内侍离间天家母子,自然会藏好自己的狐狸尾巴。
崔弘益的调查暂时没有什么新的进展,不过霍翎也趁着这个机会,命无墨重新梳理了一遍皇宫的人事,揪出不少作奸犯科的宫人。
季衔山身边伺候的人,更是被仔仔细细彻查了一番。
无墨闹出的动静很小,又有小福子帮忙遮掩,季衔山压根没察觉出什么异样。顶多就是在某天突然发现身边少了一些熟面孔,多了一些生面孔。
季衔山问起时,小福子只说一个是生了急病,一个是家里老娘去世,娘娘开恩允许她出宫嫁人,还有一个是……
反正每个人的离开都是有原因的。
季衔山不过随口一问,听到小福子的答案,也并未深究。
季衔山的上课时长被压缩了一半,课程自然也要有所调整。
那些用于打基础的课,全部都要在这个月上完,从下个月起,就会陆续从课表上删掉。
宋叙问过季衔山的意见后,就充当起了与各门课程的老师沟通的角色。
一众老师得知前因后果,也都表现得极好说话。
他们这些做臣子的,都乐得看到陛下早早开始接触朝政、接见朝臣,自然不可能在这件事情上给陛下添乱。
宋叙看着他们那副高兴模样,不知怎么的,就想起了老师文盛安离京前与他说过的那番话。
——娘娘是君父,陛下却非太子。
——国朝可以有二十年不掌权的太子,焉有二十年不亲政的天子?
他想,老师终究是看轻了娘娘,娘娘行得端、坐得正,并不介意陛下接触朝政、接见朝臣。
……
霍世鸣的课是今年才安排上的,没什么意外地被保留了下来,只是上课时间需要重新做一番调整。
霍世鸣过来天章阁上课时,笑着向季衔山打听:“怎么突然开始调整课程了?”
季衔山含糊道:“母后说我的基础打得很牢固,可以跟在她身边学习处理政务了。”
霍世鸣脸上满是感慨:“也是,一眨眼的功夫,陛下都这么大了。”
说着,他又惆怅地叹了口气:“娘娘这些年过得很不容易,她素来是个报喜不报忧的性子,有什么苦都是自己往心里咽,从来不会与人说。”
季衔山想到这些年的种种,用力点头:“外祖父放心,我今后会好好为母后分忧的。”
霍世鸣露出慈爱之色,开始给季衔山上课。
这几个月里,他派去大穆的亲信终于有了音讯。消息源源不断传回京师,传到他的手里。
霍世鸣在给季衔山讲课时,也会有意无意提起大穆的乱局,并介绍两国的军事情况。
长达一个时辰的课程结束了,霍世鸣开口邀请季衔山:“兵部武库司近日研制出了一款新式连弩,一次能连发十箭,这是兵部准备进献给陛下的寿礼,不知陛下有没有兴趣去兵部看看?”
“为我准备的寿礼?”
季衔山一听就来了兴致。
他现在出宫不再像以前那样麻烦,很快就与霍世鸣约好了时间。
这款新式连弩,是霍世鸣上任后,命武库司的工匠们研制的。
练武场上,身材高大魁梧的禁卫军手持连弩,瞄准远处的土墙,十箭齐出。
箭身只有一半没入土墙,威力差了一些,但长箭的数量足以弥补这个缺点。
“好!”
季衔山鼓掌叫了一声好。
霍世鸣陪在季衔山身侧,笑着为季衔山介绍连弩的性能。
季衔山对于连弩的性能其实没有太大概念,他问:“比之大穆如何?”
霍世鸣自信满满:“大穆军中所用的连弩,一次最多只能射出五支箭。”
季衔山立刻就激动起来了。一边是五支箭,一边是十支箭,就算他再不知兵事,也明白其中的差距。
“这款连弩叫什么名字?”
霍世鸣笑呵呵道:“这是兵部进献给陛下的寿礼,自然该由陛下来命名。”
季衔山眸光一亮,思索片刻,道:“那就叫元戎弩吧。”
霍世鸣夸道:“好名字。
多谢陛下赐名。”
季衔山摸着面前的元戎弩,颇有些爱不释手:“外祖父,元戎弩造价如何,可否在军中进行推广?”
霍世鸣道:“造价有些高,短时间内想要在全军推广很难。不过只要陛下允准,兵部可以尽快量产出一批,先送去燕西和燕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