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我就没见过几个比太……
孔易的计策说复杂也不复杂。
霍翎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换将,主要还是因为边境安稳,短时间内没有用到行唐关军队的机会。
新任行唐关主将有充足的时间收拢人心,接掌军队,理清军务。
霍世鸣想要重新执掌军队,只有一个办法——
坚定主战。
太后娘娘并非是一个软弱的人,她已经决定的事情,极少有回旋的余地。
要是霍世鸣先去说服太后,即使成功说动太后,也达不成自己的真正目的。
所以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做过一次就够了,没必要再做第二次。
最好的办法,还是先去说服朝臣,拉拢盟友,让更多人支持他,让发兵大穆、收复燕云十六州成为朝堂上的大势所趋。
再以大势,裹挟君意,让太后和陛下同意发兵。
……
这样的大事,即使霍世鸣十分心动,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松口答应。
别的不说,他总得先派人去一趟大穆,看看大穆的情况是否如孔易所言。
他再信任孔易,也不可能孔易说什么,他就信什么。
孔易知道霍世鸣的顾忌,起身告退:“给将军出谋划策,是我的本分;是否要采纳,全在将军。
“新任行唐关主将的人选还未定下,就算定下了,等他彻底梳理清楚行唐关的军务,也要一两年时间。
“将军还有很多时间可以考虑。”
孔易一走,霍泽扭头看向霍世鸣,脸色一垮:“爹,这样做实在是太冒险了。”
霍世鸣神情阴晴不定:“你是怎么想的?”
霍泽连忙将自己心里的想法一股脑道出。
“收复燕云十六州说得轻松,但要是那么容易做到,整整一百年过去,怎么还没有被收复。
“我知道爹你不稀罕当兵部尚书,但娘娘心意已决,我们何必逆着她的心意来呢。
“你已经是一等承恩公,就算真打赢大穆,收复燕云十六州,于我们家而言,也不过是更添三分荣耀显赫。风险远大于收益,又何必去冒这个风险呢。”
也许是自己比较胸无大志吧,霍泽真的挺满足现状的。
虽然有的时候,他也会觉得太后过于严苛,但霍泽不愧是方氏的亲生儿子。
再如何不满太后的做法,也顶多是掩起门来悄悄抱怨两句,根本不敢往外说。
霍世鸣狠狠瞪了霍泽一眼:“霍家是武将出身,你小的时候,我一直压着你读兵书、习兵法,这才勉强磨去了你的浮躁。
“原以为你长大以后,再也不需要我时时盯着你上进,这才放心让你一个人留在京中。现在看来,我让你看的那些东西,你都没有好好看过。”
霍泽目光游移,有点心虚,勉强辩解道:“我要去衙门当差,隔三差五还要网罗好东西进宫探望陛下,与陛下联络感情,再分出一些时间陪伴关氏、应酬同僚……”
霍世鸣懒得听霍泽的狡辩,挥手打断。
他看着霍泽,面无表情:“谁告诉你,发兵大穆是风险远大于收益?”
霍泽一愣,连忙坐直,露出洗耳恭听之状。
霍泽这个态度,让霍世鸣心气稍顺。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给霍泽分析利弊。
霍世鸣是常年留守边境的武将,时常与羌戎接触,又志在“收复燕云十六州”,所以也会想办法收集大穆的情报。
对于大燕的军事实力,以及大穆的军事实力,霍世鸣都心中有数。
这几年里,大穆深陷夺嫡之争,原本归顺大穆的游牧民族部落,也在陆陆续续掀起反叛,国内形势动荡不安。
反观大燕——
“先帝还在时,你阿姐就在为日后吞并羌戎、收复燕云十六州做准备了。
“我不知道她具体都准备了些什么,但十余年筹备,我可以肯定,战事一起,优势必在大燕。”
面对一场胜算极大的战争,霍世鸣如何能不心动。
如果他没有被调回京师,没有被任命为兵部尚书,霍世鸣还能耐着性子多等几年,等时机更成熟一点再掀起大战。
但现在,再等下去对他没有任何好处。
霍世鸣叮嘱霍泽:“注意你的嘴巴,别什么事情都往外说。即使是你媳妇,也不能透露一句。”
霍泽为自己叫屈:“我哪儿敢往外说啊。”
他还不至于如此没有分寸。
而且这种事情说给媳妇听,只会让媳妇跟着他一起担惊受怕。
何必呢。
霍世鸣满意道:“那就好。”
霍泽其实已经被霍世鸣说服了大半,但心中还是隐隐有着不安。
他琢磨了好一会儿,终于知道自己的不安从何而来。
太后私底下做了那么多筹备,却迟迟没有提出要和大穆开战。现在他爹抢先一步提出来,岂不是有摘太后桃子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