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收复燕云十六州!?……(第4/5页)

霍世鸣心里舒服了一些。

孔易道:“我看,太后娘娘突然决定调将军回京,症结还是出在行唐关。”

霍世鸣被孔易这番分析转移了注意:“无锋前两日回京了。你说,他是不是查到了什么。”

孔易道:“从时间上来看,应该是。”

霍世鸣身体向后一倒,背脊紧贴在椅背上:“他在行唐关一待就是半年,能查出来一些事情也不奇怪。只是不知道他到底查出了些什么。”

孔易垂眸思量片刻,突然开口:“行唐关副将刘集,现在还被关押在京兆府牢房里面吗?”

霍世鸣一愣,不怪他一时间忘了刘集这个人,实在是刘集被关在牢房里太久了。

太后扣下刘集,却迟迟没有发落于他。

霍泽适时开口,将事情揽下来:“我这就去查。”

孔易道:“如果刘集被提审了,就说明无锋查到的东西,和刘集有关。如果刘集没有被提审,我也猜不到了。”

霍泽家世显赫,出手大方,喜欢结交朋友。

他在许多衙门都有认识的人。

想要打听到一些机密不容易,但想要打听一个犯人是否被提审过,还是不难的。

不多时,霍泽就带着消息回来了:“两日前,丁景焕去京兆府提审过刘集。”

“孔军师当真是神机妙算。”

霍世鸣原本低落的心情稍微好了一些。

至少他弄清楚了太后对他态度发生转变的原因,不再像先前一样一头雾水。

“之前我还为自己联合百官驱逐文盛安一事沾沾自喜,现在才知道,留着文盛安,比驱逐文盛安要好。”

霍世鸣要说一点儿都不后悔,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文盛安还在朝中,还能威胁到太后,太后绝不会轻易动他的兵权。

他以为文盛安倒下以后,父女两以前因为文盛安闹出来的矛盾都可以解决掉,现在看来,还是自己想得太简单了。

没有文盛安从中作梗,只是撕开了父女关系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让父女间的矛盾真正暴露出来。

孔易却反问:“成为兵部尚书,不算是娘娘对将军的嘉奖吗?”

霍世鸣郁闷道:“八年前,文盛安就曾举荐我为兵部尚书。那个时候我没有对兵部尚书之位动过心,现在就更不可能动心。”

这对他来说,怎么能算嘉奖呢。

比起调回京师当什么兵部尚书,他更乐意当行唐关主将。

要知道,在燕西可是他一人独大。

回到京师以后,上头压着太后和陛下,还有一些个不好得罪、不能得罪的宗室朝臣,稍微做得出格一些就会被御史追着弹劾,哪里有在燕西快活自在。

孔易道:“将军这话,私底下与我们说说就算了。我们都知道将军征战沙场、杀敌报国的心。

“但这话放到外面,只会让人觉得将军不知足。”

这就是太后娘娘的高明之处。

分明是在敲打将军,却让人挑不出任何理。

霍世鸣唇角紧抿,即使再不甘心,也不得不认命。

太后心意已决,他又能如何?

霍世鸣只能安慰自己,兵部尚书之位也不差……

留在京师享福,儿孙承欢膝下,其实也挺好的……

就在霍世鸣不断说服自己,试图让自己接受现实时,孔易突然开口:“将军想要重新回到行唐关执掌兵权吗?”

霍世鸣猛地抬头:“你有办法让太后改变心意?”

“有。”

霍世鸣急声追问:“什么办法?”

孔易声音低沉,宛若惊雷,骤然炸响。

“大战一起,临阵换将,实乃大忌。”

霍世鸣眉心一跳:“大战?”

他下意识开始思索,羌戎近期是否有异动,北边的大穆近期是否有异动。

没听说大燕要和周边开战啊。

孔易伸手,按住霍世鸣的肩膀,打断霍世鸣的思索。

“我听将军说过很多回,收复燕云十六州,是霍家祖训,也是将军毕生志向。

“大穆永庆帝日渐年迈,身体大不如前,底下几位成年皇子为储君之位争得头破血流,永庆帝却更属意立最小的儿子为太子。

“永庆帝如此偏心,这让几位成年皇子以及他们手底下的人如何能心服?

“大穆乱象已现,我朝却休养生息多年,足有一战之力。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机近在眼前,将军何不进言献策,鼓动群臣,主动对大穆发兵!?”

霍泽满脸震惊。

虽然他爹经常将“收复燕云十六州”挂在嘴边,他听得耳朵都要出茧了,但这是不是太突然了。

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就聊到挥师北上了!?

霍世鸣亦觉突然,一颗心却在疯狂躁动。

霍家与燕云十六州的纠葛,实在是太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