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权力的本质。

当内侍总管李满向满朝文武宣布新的执政年号时,大殿下方,不少人都微微变了脸色。

天狩。

天授。

这个年号……这个年号……

文盛安面沉如水。

陆杭也忍不住抬了抬眉梢,强忍着没露出异色。

他以为礼部拟定的年号已经能让太后满意了,没想到礼部拟定的年号还是太过含蓄了。

嗯……

什么【明宣】、【明旭】、【天启】、【天熙】、【建昭】……

对比直白得不能更直白的【天狩】,确实是显得过于含蓄了。

丁景焕一身深绯色朝服,双手抄在袖中,狭长眼眸微微眯起。

他家娘娘,还真是不愿意放过任何一次机会,来向朝臣展示她的执政风格。

就如同高宗皇帝好武,所以上到皇子公主,下到朝廷重臣,都以骑射成风。主战派的声势更是远远大于主和派。

先帝性情宽仁,不喜兵事,所以这些年里大燕一直在休养生息,调和国力,极少主动挑起战端。

霍翎也在用一次次的实际行动,让朝臣看到她的强硬。

隔着垂落的幔帐,霍翎将所有人的反应纳入眼底。尤其是最前排的几位大臣的神情 。

除非你们能够彻底压制我,夺走我手中的权力,否则,就算你们再不喜欢,再不满意,也要屈从。

因为,我绝不可能为了你们的喜欢,你们的满意,而委屈自己使用不够喜欢、不够满意的年号。

而这,正是权力的本质。

……

霍翎的第一次大朝会,就在一片诡异的沉默中结束了。

而【天狩】这个年号,也在一片诡异的沉默中敲定了。

霍翎下朝时,前线正好又送回了一封战报。

与战报一起送回来的,还有霍世鸣写给她的信。

霍翎看完信后,重重闭了闭眼睛,命人宣霍泽进宫。

“父亲要派人送方表哥回燕西安葬。

“按照父亲原先的意思,他是想让你留在京师过年的。但如今出了这种事情,你还是先赶回燕西,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得上忙的地方。”

霍泽面上流露出一抹悲戚之色。

在听说方建白战死的消息后,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狠狠哭了一场。如果不是霍世鸣他们走得太急太快,霍泽说什么都要跟着一起去燕北。

他恨声道:“该死的穆人!”

霍翎将手里的书信递给他:“回去以后,多多宽慰方舅舅和方舅母,也代我向他们问一声好。”

顿了顿,霍翎的声音低了下来:“还有,记得替我在他的坟前上三炷香。”

***

燕羽军终究没能赶回燕西过年。

天狩元年,也在一匹接着一匹跑死的战马,和一封接着一封的前线战报里拉开了序幕。

现在的战况对两国来说都比较微妙。

天气越来越冷,雪越下越厚,三关前的河流湖泊被冻得结结实实,大穆军队骑着战马在上面行军都不用担心河面塌陷。

这也就意味着,在天气开始变暖和之前,这条人为造就的防线起不来任何阻拦作用。

燕军以步卒为主,拉着步卒出城,与穆军铁骑在空旷处进行厮杀,无异于以己之短攻对方之长,绝非明智之举。

所以这些天里,燕军都是龟缩在城池堡寨里,打算等到河水开始化冻再进行反击。

而穆军长于骑兵,却不擅攻城。

在燕军不出城迎战的情况下,他们很难寻到机会攻破城门。

穆军一边对燕军呈逼迫之势,一边派骑兵劫掠周边,屠杀燕民,想要以这种方式来逼迫燕军迎战。

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因为三关位于两国交界处,常年爆发战乱,再加上周围都是黄河泛滥形成的盐碱地面,不适合拿来种地,所以人烟稀少。

“我们不能一味龟缩等待。”

消息传回京师后,霍翎对几位重臣道。

兵部李寒松生怕霍翎冲动,连忙道:“娘娘,前线将领据城而守,才是眼下最明智的选择。如果下令让前线将领出城应战,那才是中了贼人的奸计。”

霍翎道:“李尚书放心,哀家不会对前线将领指手画脚。”

她自己就是将门出身,虽然不会领兵作战,却很能体谅前线将领的无奈与为难。

难道她还能比前线将领更熟悉前线的局势,更懂得指挥?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前线将领在前面浴血奋战,我们在后面也要尽可能闹出一些动静,帮他们分担一二。”

今天的议事到此结束,在文盛安行礼退下时,霍翎叫住了他:“眼下已经过完年了,文尚书的学生宋叙,还不打算入朝为官吗?”

文盛安还以为霍翎有什么要事,没想到竟然是向他打听宋叙的情况,嘴角微微一抽:“臣这个学生,资质愚钝,性情执拗,没想到能入了娘娘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