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终章(下)(第2/3页)

林婵伤感问:“你要去哪儿呢?甚么时候再回来?”

乔云云道:“这些年只顾筹谋复仇,一年四季,城市山河,都不曾入过眼底,想着先四处走走看看,甚么时候回来?”她略顿道:“应该不会再回来了。”

林婵将自己商户印牌给她,说道:“日后有用我、想见我时,拿此牌去任一商铺,我便知晓了。”

乔云云接过道:“那我要小心收好了。”又说了很久的话儿,秋风乍起,她抬头,恰见一横秋雁南飞,笑道:“我真得要走了。”转身要上马车。

林婵道:“你等一等。”从轿里捧出一束粉红菊花,递她手里,乔云云称赞:“好美的菊呀!”

林婵道:“花神得与换新妆,不著仙家金缕裳。也学时人尚红粉,依前风味带黄香。微醺有意随风舞,独立无言任雨荒。(项安世)这叫桃花菊,只有京城有。你要好好地,活得有滋有味儿才行。”

乔云云终是绷不住了,伸手紧紧抱住林婵,片刻后才松开,红着眼睛道:“沈娇凄苦半生,原是活不下去的,但因得遇奶奶,胆胆相照,真心以待,又让她有了活的勇气。”深深的道个万福。

林婵望着马车摇摇晃晃,驶出城门,再也看不见影了,叹息了一声,正要上轿,忽见五个和尚,排成一队儿,皆穿茶褐衣,披袈裟,脚趿芒鞋,肩背布袋,从她面前经过,其中有个和尚,脑袋新剃,泛青头皮烧点香疤,素眉净眼,甚为熟悉。不由唤了声:“萧旻。”没人理她,他们走得极快,似赶着出城,小眉张望问:“旻少爷在哪?”

林婵道:“我看错了。”或许真是她看错了。

有道是:光阴似箭,流光易过,菊残雁飞,才见中秋圆月,一阵冬风起,忽听雪打窗纸声。

萧云彰站在门首红笼处,听安海公公说话,待他言毕,沉默半晌,方道:“十四年前灯油案已结,我们活的人,不该再受困其中,皆往前看,未来很长,放过自己罢。”

安海公公冷笑问:“灯油案,老皇帝及孝德公主、萧肃康魏泰,虽死得死,惩得惩,但绝非他几个,还有人隐在暗处,朱宁煜真就甚么也不知?九爷甘心么!”

萧云彰道:“我旧年携妻南下,拜见丈人,他曾是前詹事,因灯油案,贬任浙江府任同知。我曾寄希望他告诉我真相,他只说,查又如何,不查又能怎地,所谓真相,不过是皇权一道旨,官宦一席话,人命如草芥,水中月,地上霜,一瞬成泡影。他劝我莫再查了,我当时不解,现方了然,也奉劝你,这已是最好的结果。”

安海公公道:“你莫劝我,我有自己的路走。”深作一揖,头也不回地离开。

林婵在灯下做针指,忽听小眉禀告:“老爷回来了。”话音刚落,萧云彰已进来,林婵迎前,要接他脱下的大氅,萧云彰搁到一旁,牵她的手坐回矮榻,抚她高隆的肚儿,又高兴又担忧道:“就这几日了罢!”

林婵道:“接生婆已进府了。”见他颧骨发红,眼饧耳热,命小眉端醒酒汤来,迫不及待问:“福安婚礼热闹么?怎样的情形,你细细讲来。”

萧云彰笑道:“还福安!他已恢复原名,夏颢。”

林婵道:“没想到他竟娶了徐巧珍。”

萧云彰道:“徐巧珍合离回徐府,年纪轻轻,再嫁情理之中。”又道:“夏颢欲参加明年春闱,日后登科入仕,要当官儿,娶徐巧珍,有个首辅丈人,倒是好盘算。”

林婵撇嘴道:“我倒希望他对徐巧珍,是有真情意才娶的人家。而不是甚么好盘算。”

萧云彰揽她颈子亲个嘴儿,笑问:“你当初嫁我时,可有真情意?”

林婵坦承:“确实没有,我也好一通盘算。”

萧云彰大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又何必强求他!”

林婵也笑了:“今儿小眉在街上遇见雪鸾,说惠春回萧府了,她当初被驱撵时已怀有身孕,如今萧旻出家,她上月诞下子嗣,府里上下格外珍视。”

萧云彰笑听不语,然后道:“我吃席时,听徐阁老说,皇上要调爹回京,官复原职,三番两次下旨,皆被他拒了,说年岁已大,神智渐昏,在浙江府任同知,已是勉为其难。皇上便不再强求了。”

林婵叹气道:“他现在一个人过,身边也没个照料的人。”

萧云彰摸摸她的脸儿,温和道:“待你生后,我们往苏州去罢。”林婵喜上眉梢,正要说话,小眉跑进来,将醒酒汤摆在萧云彰面前,蹲到火盆前,搓着手儿道:“好大一场雪。”

林婵听了,入冬第一场雪,她要看的,就要下地,萧云彰道:“你莫忙。” 俯身替她穿鞋,再拉着手,走到窗前,外面在下雪,纷纷扬扬,琼花乱舞,虽是彤云密布,无月无光,却因满目银色,显得亮堂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