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不要啊!他死了我们怎么办?”(第3/4页)

这个时候,吐蕃三路大军在且战且退之中,已经离得越来越近了。

按照地图来看,他们最终汇合的地点,应该是在“孙波茹”,也是原本的苏毗国统治的区域。

在雅隆部落灭掉苏毗国,将之纳入领土范围之后,这里便是整个吐蕃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同时,因为地处逻些城的北方,这里也自然而然成为了吐蕃本土的屏障,以及吐蕃对外——尤其是对西域、对大唐征战的主力。

史书记载是“军粮马匹,半出其中”。

所以,三路大军往这里退,一方面是抵挡不住玩家的攻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里是整个吐蕃的大后方,在这里建立新防线,能够得到更多、更迅速的支援和补给。

而且过了这里就是逻些城,一旦都城陷落,吐蕃就灭国了。

将士们退无可退,自然会拼命死战。

赞普的死讯,多少能够对这条尚在建立之中的新防线造成一些影响。

也不知道玩家是有意还是无意,总之他们将时间卡得刚好,三路大军刚刚退到孙波茹,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整一番,赤德松赞的尸身就被送到了。

玩家送得大张旗鼓,就算吐蕃将领想要隐瞒,也根本不可能做到。

“赞普死了”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播开来。

如果三路大军还没有汇合,各自为战,那么就算有一路收到了消息,另外两路也还来得及做出应对。

但现在,三路大军同时收到消息,又正处在刚刚抵达休整地点,所有人都放松下来,但又没能真正休整过来的时刻。这消息就像是一颗火星掉进了火药桶里,炸得所有人晕头转向。

据说赞普御驾亲征了,但是谁都没有看到过他,但是将军们说他有更重要的事做,士兵们当然愿意相信,他们也期待着赞普如同天神一般,突然带来一个能够改变局势的好消息。

然后他们等来了赞普的死讯。

别说是普通士兵了,就连吐蕃将领们,他们不知道赞普到底做了什么,又是怎么死的,却突然承受了如此残酷的打击,这会儿也都是既迷茫又沮丧。

赞普都没了,这仗还要打下去吗?

当然,迷茫只是一时的。

赞普虽然死了,但是逻些城还在,王妃们和王子们还在,吐蕃也还在。

最重要的是,吐蕃本质上仍然是部落制,将领们不仅是吐蕃的将军,也是各自部落的首领,他们不仅是为吐蕃作战,也是在为自己的领地、自己的子民、自己的财富而作战。

维护自己的利益,人的主观能动性自然也会更强。

不说现在还没到那一步,就是吐蕃真的亡国了,只要他们手里还有军队,该打还是要打的。

将军们一边将赞普的尸身送回逻些城,通报这个不幸的消息,催促城中尽快册立新君、安定人心,一边以雷霆手段,弹压住了士兵们因为迷茫而造成的种种混乱。

至于防御工事,那是早在一开始撤退的时候,就提前派人回来修筑的,这会儿已经完工了。

倒是玩家这边,因为要全面推进,占领一地,就要彻底将它梳理清楚,安排人过来负责行政事务,所以越是深入吐蕃本土,占据的地盘越大,需要耗费的人手就越多,进度也越慢。

当然,这种慢是玩家自己的感觉,对吐蕃大军来说,这种速度已经够恐怖了。

到后来,他们是直接放弃了边退边打的策略,一门心思跑路,将大片地盘让出去,才终于从那种被玩家紧紧追着、如同附骨之疽般无论如何都甩不掉的、巨大的压力下解脱出来。

但不管怎么说,至少眼下这一刻,双方之间达成了微妙的平衡,进入短暂的僵持期。

吐蕃方面在等逻些城的消息,而玩家在等复活点和各种补给跟上来。

……

先送来的是逻些城的消息。

没办法,从大唐到吐蕃,不管走哪条路(实际上也没几条路可以选),都是三四千里的距离,就算是玩家,赶路也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更何况还得带上各种物资补给。

但从逻些城过来,距离近不说,道路情况也比吐蕃其他地方好,快马加鞭不过两三天的事。

之所以耽误了这么长时间,是因为不论是接受赞普就这样死了的消息,还是另外选立新君,对此时的逻些城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没错,赤德松赞是在离开之前搞了一次大清洗,杀得血流成河,也确实震慑住了所有人,可是也正因如此,当他的死讯传来,反弹和报复也来得迅速而激烈。

尤其如今主持逻些城大局的,是与赞普亦师徒亦舅甥亦父子,感情十分深厚的钵阐布定埃增桑布。

而他在看到赞普的尸身之后,就直接吐血昏迷了,以至于错过了处理这件事的最佳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