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商悯接着打开杨靖之的信, 信封上写着“武王亲启”。

她打开信封之后看到第一句话,脸色就变得复杂了。她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 可是即将说出来的话又化作一声叹息。

她从头到尾把这封信看了一遍,眼中的复杂之色更浓。

“怎么了?难道是鬼方那边动向有什么不好?”苏归眉毛皱起来。

赵素尘看了商悯一眼,又对苏归摇了摇头。

商悯郁郁地把信翻过来, 拿在手里给赵素尘看了一眼,苏归也恰好看到了。

只见信上第一行字写的是:“末将杨靖之谨奏王上……”

这句话非常正常, 措辞严谨恭敬。先在信的开头表示了问候,然后又关怀了商悯的身体, 最后还对忠顺公一家谋反的事情做了一些评价,总体而言就是一些遗憾啊难过啊之类的话。末尾很严正地加上了“杨靖之敬上”,甚至连官印都有。

苏归这下明白商悯为什么会露出那副表情了。

太生疏了。杨靖之是商悯的义兄, 他们之间传信根本就不需要用这么谨小慎微的措辞, 如果是上奏的奏折,那么严谨一些无所谓, 可这就是一封私人信件。

私下里看, 还需要如此吗?

还是忠顺公一家四口横死的事传到他耳中,让他对商悯生出了说不清道不明的疏远和敬畏?

“他写这信的时候可能不大清醒。”苏归评价。

“糊涂虫一个。”赵素尘也点评,转头安慰商悯,“这小子多半是不知道怎么面对你了, 你原本是他的妹妹,可是现在成了武王,再加上你这段时间风行雷霆整顿上下,他以为自己需要转变身份, 把自己当成一个臣子,所以才会那么写信。”

“这我当然知道……我就是觉得, 这难道是必由之路吗?”商悯眼神闪动着。

从前就读多了帝王感叹高处不胜寒的故事,她当年觉得这些皇帝真是矫情,既要又要的。现在这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了,她才发现没那么简单——人的本能就是既要又要。

不光是身边的人要适应着她的身份转变,实际上商悯自己得适应。以前关心自己的家人每句开口不是妹妹,是王上,张嘴说的不是家长里短的关心的话,是“臣叩请王上安”……

可是商悯经历的事情多了,见识广了,对这个世界了解更深了……她知道,在这个时代这个体制下,有些事情不是她能决定的。

就连她也要适应这个时代,掌握这个时代的规则,如此才可以救人救世。

究其原因,是天柱伫立的法则和此世的王朝体制是结合在一起的。

如何使民心齐聚,气运凝聚?答案是借助皇权,借助诸侯治理,借助皇受命于天的“真理”。

没有皇权,没有受命于天,没有依托于皇权和天命的“道义”存在,那么民心就会顷刻被打散,无所依托。若民心被打散,则可以在他们心中播下新的概念,用新的意志和体制,来替代皇权与天命。

比如“共和”。

但是在这个时代做这样的事,根本就不可能。

原因只有一个——生产力达不到。

在生产力达到标准之前,封建王朝才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主流。

商悯或许可以效仿穿越者前辈发展生产力,搞出来许多有用的东西。

实际上她早就这么干了,去年去往宿阳的路上,商悯就想到了这档子的事儿。当时还想,如果她自己没时间研究这些的话,可以让父亲交给司工。

她还曾经把水泥和火药配方抄录到信里让父亲派人去研制呢,青霉素牛痘之类的东西她也给父亲说过,借口这是游太虚所得。

然后父亲就给了回信,说水泥配方如果试出来了确实有用,这就抓紧让研制出最佳配比然后量产,但是火药这个东西各国现在都有,配比不比她提供的那个配方差。

至于青霉素、大蒜素什么的,有用,但是没什么大用。

因为这个世界是有一些神神鬼鬼的东西存在的,不是很“科学”。

什么,这里有瘟疫?一个配方的药下去基本上就能消除了,如果消除不了,那就换配方。还消除不了,那一定是死人过多形成了死瘴之气,这才导致疾病久久未愈,或者是有妖气作乱,加强了瘟疫。

如果既不是死瘴之气,也不是妖邪所为,那就是此地阴阳五行不平衡,人心衰弱龙脉之气流走,导致灾难发生。

青霉素和大蒜素解决不了死瘴之气和妖气,也没法让人心回流,它们可以治愈疾病,但是效果不比这个玄奇世界的配方更强。

商悯不死心,又提出了改良农具。父亲很快又捎来了回信,回信还附带了几张图纸。

她一看,惊了。

武国竟然已经在推广播种农车了,纯机关驱动,结构精巧,各式犁车也不缺,甚至还有踩踏式的谷物脱壳机……就这么说吧,这些东西比不上那些烧油的工业机器,可是单论实用性来说,各个都比她知道的农耕器具好使,甚至可以说发展得登峰造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