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第6/7页)

江芸芸看着纸上自己算的密密麻麻的数字,只觉得头疼。

随着兰州卫、庄浪卫还有肃王中、右护卫开始驻扎兰州,按照明朝的编制来算。

参将和游击等统领的守备营正兵就有两千五百二十五人,兰州卫统领的备御官兵一千六百四十人,中护卫统领的备御官兵五百三十三人,这些就有四千四百二十二人,再往下算下普通的士兵,加起来,这里至少有一万五千多官兵屯守,若考虑军余的存在,那这些和军队有关的人口至少在七万以上,而全兰州百姓不过三万。

军户远远多于民户!

光是看这样的人口已经很是令人吃惊,等江芸芸按着各地送上来的土地开始换算,比例更是可怕。

按照一开始朝廷规定的‘七分屯田、三分守御’办法,如今兰州这些一万五的士兵计算,那至少有一万名将士要参与屯田。

江芸芸在纸上飞快写下一串数字。

再按照《屯政考》九边之地“悉令屯田,人受田五十亩”的原则,那军屯开垦屯地为一万顷,其中庄浪卫有屯田九百六十余顷,兰州卫屯田三千三百八十六余顷,中护卫屯地一千四百八十顷。

而此时兰州民地仅有四百二十一顷!

庄浪卫民田甚至不足万亩!

就这样的情况,怪不得年年要送粮过来。

军户虽说也归衙门管,但也归卫所管,那这样归属也太不明确了,怪不得衙门里的人这么少,因为确实不需要了。

江芸芸看着那些数字,过了一会儿开始看各州府递上来的述职表格,中规中矩,金县最是突出,狄道州和河州也不差。

她把这些人的名字全都记在心里,等着有空就去见一下。

她一个人就这样安安静静坐在书桌前,直到夕阳逐渐西下,这才回过神来,揉了揉眼睛,突然发现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盒。

不知何时乐山来送午饭了,但她竟完全没发现。

“好饿。”她把食盒拖过来,看着已经冷掉的面,也不介意坨成一块,开始吃了几口压压肚子。

阿来听到里面的动静,连忙走了过来:“这些面冷了不能吃了,小心坏了胃,这是乐山大哥中午送来的,看大人看册子看的仔细,没敢出声,他特意给我留了两个饼子,叫我一直热着,等您看好了再给您吃。”

他殷勤送上两个白面蒸饼。

江芸芸露出笑来:“有劳你了,你就是在这个院子伺候的嘛?”

阿来点头:“我在这里,我弟弟在烧水房,同知要是想喝水,就只管叫我,小人很乐意跑腿的。”

江芸芸笑着点头:“天色晚了,你也快回去吧。”

阿来点头:“同知回去之后,我也回去的,瞧着这天马上就要刮风下雪了,我这边要检查过门窗才能走得。”

江芸芸一听赶紧把面呼噜完,又直接把白面蒸饼揣怀里,笑说着:“不知道这个规矩,耽误你回家了。”

“不不,不敢的。”阿来震惊,吓得连连摆手。

江芸芸把今日整理的七八张白纸收拾好,就领着食盒准备归家去了。

兰州太北了,刚才还是黄昏,有点朦胧夜色,谁知道就收拾一会儿笔迹的时间,衙门已经黑了一片了,许是因为没有主事的,所以一路上也没有人点灯笼。

江芸芸抹黑走到门口。

门房正在打着瞌睡,瞧见有人站在自己门口喊开门,吓得一个激灵,整个人跳起来,脸都吓白了。

“江……江同知!”门房大惊,“您还没走啊!”

江芸芸笑眯眯说道:“看迟了,麻烦开个门。”

“哎哎。”门房连忙掏出钥匙,“外面黑了,我给您点个灯笼来吧。”

“不麻烦了。”紧闭的门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谢来?”江芸芸歪了歪脑袋。

大门正好打开。

谢来正提着一盏灯笼靠在柱子上,瞧见江芸芸出来了,还促狭地提起灯笼往他身上照了照:“还以为您这个大忙人哪里去了呢,江同知。”

江芸芸踏出大门,不好意思说道:“看册子看晚了,劳烦你给我送灯笼了。”

谢来顺手接过篮子,一手提着灯笼,懒洋洋说道:“他们都怕你被县衙里的人吃了,不放心,早早就让我等着了。”

江芸芸笑得眉眼弯弯的。

“怎么看得这么久啊?”谢来故作不经意问道,“他们为难你了?不给你东西看了?”

“没,我看了近五年的册子,又做了不少笔记,没注意时间。”江芸芸解释着。

谢来哦了一声:“没必要这么辛苦,我打听过了,这里卫所说话才算数的,衙门就是一个摆设,你的上司寇兴为什么这么大岁数了还没有升迁,你知道为什么嘛?”

江芸芸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