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第5/7页)

江芸芸也不计较:“没事,给我带过去,要是脏了,我自己扫一下,擦一下,很快的。”

门房见她这么说啊,也没办法了,只是带人去衙门里时,对着一个小仆打了个眼色。

江芸芸只当没看到,兴冲冲跟在他身后。

同知的衙门就在升堂的后面,再边上就是六房的衙门。

“我们这里六房不齐,没有兵部、工部和刑部,户部跟着知府大人去清点粮食了,这几日都不在,吏部主事家中老母生病了,要迟一点过来,已经和知府大人说过了,礼部主事今日要去容思书院,这几日也不在。”

江芸芸一听,好家伙,一个也不在啊。

“那通判大人……”她问道。

“通判大人在的,知府不在,当时您也没来,他需要坐镇衙门,处理诸多公文的。”门房解释道,“现在您来了,那这些事可就要交给您了。”

江芸芸笑了笑:“他和我同为知府的佐贰官,同理府内之政务,哪里什么交不交啊。”

门房一听,打了自己嘴巴几下:“小人一介草民,胡乱说的,江同知别介意。”

江芸芸打开门,屋内果然乱糟糟的,常年不见天日,甚至蒙上一层厚厚的灰。

“这里我来收拾,你去把兰州的鱼鳞册找来,再有就是各府县每年的述职表格。”江芸芸直接吩咐道。

门房见她真的撸起袖子,慌乱说道:“哪有让同知亲自做事的,我让仆人来,您再院子里等一下。”

江芸芸摇头:“那就找两个来一起帮忙,你去帮我问问我要的东西,我等会就要看。”

“这,这么快啊。”门房惊呆了。

江芸芸看着他,笑了笑:“黄河马上就要冻上了,我来之前有见到过蒙古铁骑的身影,我们能等,就是不知道那些人愿不愿意等一下。”

门房被她看得一个激灵,只觉得心中的小心思立马被戳破了,下意识移开视线,又连连哎了几声,转身匆匆离开了。

江芸芸带人很快就把同知的屋子打扫了一遍。

衙门确实不大,这间办公的地方几步就能走到头,屋子里面也格外简单,就一张桌子,一个椅子,还有一个空荡荡的书架,边上还放着不少凳子,想来不是让人坐的,就是用来放案卷的。

一个时辰,三人就把这件屋子收拾好了。

“要是想烧水就要在外面了,我们衙门没有烧水房。”一个仆人小声说道,“其实也挺近的,就在内外院中间的位置,六房也在那边倒水的。”

“上一任同知是在衙门多,还是在外面多?”江芸芸随口问道。

“在衙门多的。”小仆人说道,“同知不爱动。”

江芸芸点头。

“知府大人是事事都亲力亲为嘛?”江芸芸又和气问道。

仆人悄悄看了一眼她,又看了眼周围,然后小声说道:“我们知府大人很是勤勉的。”

“那可真是好事。”江芸芸笑着点头,“说起来,还不知道你们叫什么名字呢?瞧着有点相似,可是兄弟?”

“大人真是好眼力啊,小人叫阿来。”仆人笑说着,“我们两人确实是亲兄弟,这是我弟弟阿木。”

江芸芸有意和人拉好着关系:“我的仆人乐山也有一个双胞胎弟弟叫乐水,瞧着却有些不太相似的。”

“那真是太巧了。”阿来笑说着,“您的仆人一定很厉害,我们是万万比不得的。”

两人说话间,门房抱着一大堆册子走了过来,重重放在桌子上。

“这是兰州府下领两州两县的鱼鳞册,只是去年蒙古来袭,死伤了无数人,这个册子上的情况未必准确。”

兰州府领狄道州、河州和皋兰、渭源、靖远、金县四县。

“为何不重新统计?”江芸芸惊讶问道。

门房无奈说道:“江同知怕是不知道我们兰州有多大,要知道距离我们最近的是金县,就算要过去也要马车一天的。”

江芸芸接过册子仔细翻看着。

门房站了一会儿,见她没有再说话,便蹑手蹑脚走了出去。

在洪武时期,高皇帝就因着种种考虑,开始向西北大移民,希望能恢复当地人口和经济,据说西北一代有大量的山西大移民和江淮大移民,一开始的的兰州只有户一千一百七十,口六千三百四十二,现在兰州的人口有户三万二百七十六,口十万五百四十六。

但这里其实有个问题,百姓太少了,这里的人都是指军户,也就是这些人虽是都要上战场,只要有一场激烈的大战,兰州就会迅速凋零下来。

譬如明初的金县编户只有十二里,按照明代一里一百一十户计算,明初金县的民户人口不足五千人,到现在已经缩减为五里,这样的百姓数量实在太少了,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军户在急剧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