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宛平(三)
谢腾皱着眉头努力思索,半晌才摇了摇头:“下官在宛平多年,并未听老百姓提及此事,毕竟元朝离此年代太过久远了,即便是祖辈知道一些,但是并未将之流传下来,或者在战火之中早已失传了也说不定。”元明两朝数百年间,此地历经多次战乱,民间除了一些传说之外,基本上不存在多少史实记载了,在这方面大概皇室的记载更全面些。
“父亲,也许咱们可以找到附近村落的老人询问一下,也许只是时日久远或者平日里不曾注意过,一旦提及没准会有人想起来呢?”谢霄沉吟着提出建议,京畿地区老百姓基本生活都是较为安定的,很少出现诸如饥荒洪水之类的大灾,就算出现战乱,战后也会是第一批得到安抚的。
所以这里的百姓就算不得已逃难了,事后大多数还是会再回来,毕竟祖坟宗祠都在此处,祖祖辈辈的根在这里,故土难离正是如此。他们才是对这片土地最了解的人,尤其村长地保之流都是地方宗族代代相传,对传说野史的了解要比官府更全面细致。
谢腾想了想,对着宜敏道:“主子此行不为外人所知,一切还是以低调为主,不如将手下这批人一分为二,一部分继续在此地搜索,没准会有所发现,剩下的人跟随下官前往附近村落走访一二,想来下官这点脸面在宛平地界还是管用的。
宜敏忍不住摇了摇头,眼中流露出笑意:“县尊实在过谦了,谁不知道宛平百姓个个都私下里称呼你一声青天大老爷呢?年年考绩皆是上等,就连皇上都是赞叹的,只要您老肯出马相助,百姓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谢腾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太过小心谨慎,缺乏一股冲劲狠辣,这点上就比不过他儿子。
“哈哈,主子谬赞了!下官这便去了,还请主子稍待片刻。”谢腾被宜敏一番恭维说得心头大畅,只觉得腰也不酸了,身上也有力气了,甩着马鞭就策马往附近的村落去了,瞧那模样竟是比刚刚要精神许多。
谢宵对父亲风风火火的行事风格十分了解,急忙对着宜敏行了一礼,随手点了队伍后面的五六人随行,就赶紧策马追着谢腾而去了。这些人倒不是为了保护谢腾的安全,而是为了来回传递消息,一旦问到什么有价值的消息,可以随时指派人先行传讯,有利于更快找到目标。
宜敏扫了一眼谢宵指定的几人,不由得暗自点头,这谢宵倒是个可造之材,他选的这些人不是最能打的,却是长得最平凡普通的,打听消息的时候有时候还是低调点好,还有两个就是京畿本地人士,更有利于与老百姓打成一片。
“主子,您为何要找这先蚕坛?若是您想要举办亲蚕礼,只需露出些许意向,自然有无数人为您前驱,建一座新的祭坛完全不是什么难事啊?”谢三一边举目四望,一边疑惑地问道,“何必大老远跑来这荒郊野外寻找?找的还是三百多年前的祭坛?这地方就算还存在,恐怕也只剩一堆乱石岗了吧?”
宜敏无奈地叹了口气,她也想简单点啊!可是计划不如变化快,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外表看上去还是那般白皙无暇,只是在她的感应中,却有股不可知的温暖星星点点地汇集过来,透过肌肤融入体内,让她通体舒畅,神清气爽。
而这一切的开始在于康熙的封后之举,圣旨送往钟粹宫颁布的那一刻,她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一股暖流从百会穴贯入,瞬间游走全身后,隐没于筋脉骨血之中。只可惜她如今正处于散功重修的时候,无法内视,完全弄不清楚情况。
而后每时每刻她都能察觉到自身的变化,首先她重新修炼回来的养生真气再次消失了,但是她却没有如之前几次散功后那般全身无力疲倦,仿佛那些真气只是隐匿了一般。在那以后,她无论如何修炼,都无法再感知到任何一丝养生真气的出现,反倒是外界陆续有些温暖的气息融入体内,但是数量非常之少,与第一次相比完全是萤火与皓月的区别。
对此她是焦虑且茫然无措的,今生她早已习惯了力量的存在,养生功法不但是驻颜养身,还与手下人修炼的护卫功法是配套的,若是失去它的话,对于宜敏而言简直是损失惨重。
为了找到原因,她一头扎进仙境的藏书楼,没日没夜地翻阅起相关书籍,在浩如烟海的玉简书册之中,零零散散地收集到了一些之前从未留意过的信息,那就是所谓“人间帝后,天命加身”竟是真实存在的。
这让宜敏大吃一惊,完全没想到这种神话传说一样的事情竟然会是真的,本以为不过是民间话本所杜撰的。这让她心中一片混乱,完全不知道该作何反应,尤其玉简中提到天命加身最大的一点好处就是诸邪不侵,万事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