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陛下现今就两名皇子,无论是对天下,还是对他来说,都有些少。(第4/5页)
“你与他比干什么?他那时能上战场,你当时还是孩子,又是公主,没见过主动拿自己的劣势比别人比的。”刘瑶斜眼扫视,“我与你说过多少遍,不要迷信,怪力乱神不能信。他是舅父的外甥,机会比你多。”
刘珏瘪嘴,“可是你没说他比舅父还厉害!”
“厉害吗?”刘瑶素手捏着下巴,淡然道:“一般一般吧!”
“一般吗?”刘珏嘴角微抽。
阿父听到了,肯定会跳脚反驳的,这种若是一般,其他人还算人吗?
他想要好多这种一般的人。
……
年底,朝野到了忙碌时间,不过最近御使大夫张汤日子不怎么好过,接连被人弹劾,他将一名与他有怨的御史中丞定为死罪,此人与张汤有隔阂,多次想要在上奏的文书中寻找对张汤不利的证据,现在被张汤定以死罪,让人怀疑有报复之嫌疑。
此事对于刘彻原先也是小事,奈何张汤在朝野拉的仇恨太多,赵王刘彭祖还有还几名公卿都穷追不舍。
刘彻为了朝野一个交代,还是问询了张汤一番。
虽然之前这名御史中丞的案件也是他命张汤处理的。
张汤自然不认,表示他与朝野大臣的关系都不怎么好,若是这样的话,他这个御史大夫不用当了。
刘彻也不过走一下流程。
奈何此次朝野似乎下定了决心,要将张汤给弄下去,压根不肯放弃,穷追狠治。
有人上奏刘彻,表示张汤利用圣心,与长安商人相互传递消息,囤积取利,还有其他图谋不轨的奸邪之事……
还有过往被张汤得罪的商人、公卿、权贵纷纷站出来,哭诉自己被张汤胁迫、凌辱,让他们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刘瑶:……
若是阿父不再信任张汤,张汤这一关怕是走不过去。
见朝野舆论一天比一天焦灼,刘瑶让人去找霍去病。
老丈人危难时刻,冠军侯何在啊!
霍去病那边很快就派人回话,让她莫担心,张汤不会出事。
然后,次日,刘瑶就听说霍去病进宫给刘彻报喜,说张苒有了身孕。
刘彻大喜,赏了霍去病千金,并且派了一名太医让其到府上看顾。
至于张汤,刘彻也赏了百金作为安抚,至于朝野弹劾议论的那些事,全然翻过。
刘瑶听到这消息,愣了一下,张苒居然有了身孕。
对哦,她与霍去病都成亲好些时候了。
刘瑶前去看望张苒时,建议劝张汤急流勇退,现在也是三公了,依然足够。
若是还在朝中任职,霍去病的未来现在无法肯定,也就无法确认张汤会不会再经历一波磨难。
张苒闻言,神情复杂,“阿瑶,你也知晓阿父的性子,想要劝他,有些难。”
刘瑶见状,看向霍去病。
眼中含义不言而喻,张苒劝不动,就是你这个女婿的事情了。
霍去病:“……那我与岳父商议一番。”
见他包揽下来,刘瑶暂时不过问。
只愿张汤此次就算不愿意辞官,以后也收敛性子,现在朝野也算是稳定,不需要重刑酷法,她担心时间久了,阿父为了平愤,牺牲张汤,若真是那样,着实惋惜。
不知霍去病张汤说了什么,张汤此后确实收敛了一些。
时间来到元狩三年。
春季,东方出现异星,在目前战局顺利,朝野稳定的情况下,此事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刘瑶看着那些术士上奏的各种说法,撇了撇嘴,心说等到她弄出天文望远镜后,好好给阿父上一课。
夏季,五月大赦天下。
河西之战结束后,陇西、北地、上郡一带日益安稳,所以刘彻下诏将三郡的戍边将士裁撤一半,减轻百姓的徭役负担。
北边的匈奴目前已经被打趴下,刘彻的注意力放在南边,计划征讨昆明地区,因为该地有三百里的滇池,所以刘彻打算修建昆明池练习水战。
民间百姓没想到匈奴打完以后,又要水战,顿时麻了。
他们是高兴陛下将匈奴赶出了河西走廊,但是近些年战事频发,大家徭役不断,着实受不了。
打仗需要兵卒,可平时运送粮食、木材、兵器却需要他们这些徭役。
眼见民间百姓的情绪不好,朝野公卿也上奏劝刘彻少兴兵事。
刘彻嘴上答应的好好的,心里想着匈奴已经打到这份上了,不对他们最后清扫,让僵蛇变死蛇,难道还要给他们送温暖,让其有机会休养生息,咬他一口。
是故,元狩四年,刘彻派遣卫青、霍去病一同出击,各率领五万骑兵以及说万步兵深入漠北,公孙敖、曹襄、李广、公孙贺、李沮……而此战,刘彻要卫青、霍去病他们达成对匈奴全歼的目的,不管是将匈奴本部彻底留在漠北,还是驱赶其远遁西北,在大汉的铁骑下,没有他们生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