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第10/11页)

他说到这里,竟还笑了笑。抬起头,看到顾清俞眼里泛着泪光。

“考不好,也不能完全归结于这个原因。可能真的是水平不行,谁知道呢?”他又笑笑,语气轻松得过了头,像树叶漂浮在水面上,软绵绵不着力,“我其实倒还好,再怎样,也不会真的想不开。我妈就不一样了。”他说着,又停顿一下,“她第一次割腕,就是我高考成绩单出来那天。我睡到半夜,听到外面有声音,出去一看,我妈坐在地上,旁边一摊血,收音机还开着,在放评弹《方卿唱道情》——‘叹方卿,大明朝,家计贫,年纪小。多才入泮游庠早,赃官冒庇坟粮事。亲戚远投路途遥,园中巧遇姑娘骄。到后来扬眉吐气,方知势利功劳’——她就那样一动不动地听着,木头人一样。被抬上救护车也是,医生给她扎针,她眼睛眨也不眨,像是一点知觉也没有。那个模样,我到现在都忘不了。”

顾清俞拿过他手里的空酒杯,放在地上。瞥见他眼角一点点渗出泪水。

“后来就是治疗,每天吃药,回到上海以后,还做心理疏导,加了个病友群,有几个固定搭子,定期就到周边旅游,挺热闹。这十来年没怎么犯。即便是股票跌到肉里那阵,吵归吵,也摒过去了。我和我爸都很庆幸,以为治好了。其实没有。这种病不太可能根治,只能靠药物控制。”他说到这里,霍地停住。顾清俞猜想他后面的话必然很艰难,也不催促,伸出手,在他肩上轻轻拍了拍。拿起酒瓶,问他:“再来点?”他点头,“谢谢。”她倒酒入杯,递给他。

他接过,一饮而尽。

“其实我妈的死,我要负一大半责任。我要是混得好一点,她也会放松些。”

“不是你的错,”顾清俞劝他,“这些年你也很不容易。”

“人人都不容易,再难也还是有机会,是我没抓住。”忽地,他提到展翔,“——连那种瘪三都可以混成人五人六,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顾清俞记得,展翔似是也骂过施源“瘪三”。上海话骂人的词里,“瘪三”不算恶毒,但最是促狭,轻蔑的口气从嘴角带出来,不留余地。男人间互骂尤其如此,盯着对方最不堪的那点,像蛇打七寸,谁又会没软肋呢,“瘪三”这词恶就恶在,戏谑的成分占了一半,看着不粘皮带肉,却又是入骨三分。顾清俞沉默片刻,换个话题,问他:

“不是说要等拆迁再买房嘛,怎么突然就买了?”

“是我妈的意思。她说她等不下去了,她说再在那个破房子里待着,人非发疯不可。她拿了三十万出来,又让我爸写信去问国外亲戚借,我爸不肯,她说‘只此一次,我也不要脸了,都这把年纪了,什么都没有了,还要脸做什么”,那次他们又是大吵。我妈年轻时候很文雅的一个人,这几年变了许多。我爸骂她,说你变得都不像你了,跟小菜场那些粗鲁女人又有什么区别。她说,怎么没区别,我过得还不如她们呢。”

顾清俞叹口气。幼时去施源家,见过施源妈妈少女时的照片,清秀中透着高贵,气质极好。施源的曾外祖早年在英国留学,回国后任政府参事,两个兄弟也都在大学执教,一个姐姐还嫁给了清华的副校长。施源外公也是名校毕业,到施源妈妈那代,境况不同,但读书人的传统还在,五六岁时临摹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力道气度,竟是不逊大人。施源父亲家倒是生意人,施源那时同顾清俞开玩笑,说“我外公其实是舍不得我妈的,觉得她嫁给我爸委屈了”。但那时的生意人,与现在又是不同,也是文文气气。况且愈到后头,这些便愈是没人说起了。都被岁月磨平了,变成一缕烟,渐渐地,亦无差别了。

“有一天,Sindy送我回来,被我妈看见,问,那是谁。我告诉她。她没说什么。我知道她肯定不舒服。还有我陪Kendy打高尔夫,我妈其实都清楚。我给Kendy买衬衫,颜色还是她替我挑的。我说,是个娘娘腔。她挑了件黛粉色的。高尔夫课程也是她找熟人介绍的,速成班。我把打球时的照片给她看,其实是形式大于内容,功架摆足,连个菜鸟都谈不上。在那种地方,就像个笑话。我妈却觉得蛮好,说我有点外公当年的模样,‘你是读书人的长相啊——’她一连说了几遍,边说边叹气。又问我,觉得委屈吗?我笑说,假结婚那种都做了,这些又算什么。其实我真不该那么说的,倒像在她面前赌气。果然,她听得哭了。我把手机银行给她看,告诉她,这阵子赚了不少。努力一把,真的可以买新房了。我本意是想安慰她,没想到她霍地一下,把手机摔在地上。她哭得撕心裂肺。我害怕极了她这种哭法,前一秒还是很安静,后一秒就像要把五脏六腑都哭出来。血都要呕出来那种。就跟当年高考揭榜那天差不多。果然,当天晚上,她又割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