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11/11页)
“他跟他太太离婚离了这么久,到底是什么原因啊?”陈青隔着蒸腾的白汽发问,抬手往锅里撒了把水灵青翠的香菜末,手腕上那只银色的浪琴表闪闪发光,那便是谢晓丹送给她的结婚礼物,用陈青的话说,这是她最值钱的家当了。
谢晓丹正好不想承认和黎光分手压根儿跟他“离不了婚”这件事没关系,也就就坡下驴,顺着陈青的话说下去:“财产分割不了啊,美国的房,香港的房,光北京的几套房都打得不可开交呢。我跟他也耗不下去了,晚分还不如早分。”
“黎光怎么买那么多房啊?他不是一直在华尔街的投行工作吗?”陈青不解地问道。
“在投行和买房有什么冲突,挣了奖金就得有地方花啊,吃吃喝喝的能用多少。黎光一直说,北京这几套房是他回报率最高最成功的个人投资呢。”跟着黎光一年半,谢晓丹的经济术语比以前可溜多了。
“不是,我的意思是说,他在美国读书,又在美国工作了那么多年,怎么没受点美国文化的影响呢,还那么爱买房?”
“哎哟,青儿,”谢晓丹把一块冒着热气的软烂鸡肉放进嘴里,吸溜着回答,“黎光经常说,美国人买房没那么积极,是因为美国的房地产已经过了高速增长的周期了,所以没必要把钱都放在房子里。至于说什么人生自由、不做房奴,说这话的绝大多数都是美国的普通老百姓,说白了,都是寅吃卯粮的,哪有什么钱买房,真正美国的富豪阶级,也一样全世界地置业啊,不过人家不只是买一套,要买就买一栋,怎么说来着,对了,全球‘资产配置’,你还做投资的呢,应该比我懂啊。”
陈青似乎是有点听进去了,带着疑惑的眼神问:“政府现在调控力度这么大,去年连续五次加息,现在全国有四十多个城市限购,未来还能有多大上涨空间呢?黎光怎么还不赶紧把房子卖掉,不怕变成接盘侠吗?”
一听这话,谢晓丹明白,表妹也并非完全神仙做派,全然不关注楼市,相反,从宏观到微观,了解得不少呢,不过眼下中国,又有谁能完全置身于楼市之外呢。“这我就不懂了,但是你看,这房价是越限购越涨啊!美国倒是不限购,还鼓励买房呢,房价不也涨不上去吗?可见中国的事,就是有中国特色,照搬哪国经验都不好使。”
陈青愣了愣,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转了话题:“那你和黎光就这么算了?”
“唉,那不然怎么样,再耽误下去也不见得有结果。我已经三十了,耗不起。别光说我了,高畅最近怎么样,你们俩有要孩子的计划吗?”谢晓丹心虚,连忙转话题,怕一不留神说出10万赔款的事儿,在有些女人面前,这是能力是骄傲;在表妹陈青面前,这就是自己被钉上耻辱柱的呈堂证供。这个价值观混乱的天朝,谁都活得力不从心。
“哈哈,才不要,买房这事儿就够闹心的了,再来个孩子,Oh my gosh,我可不要我的人生沦落到这样庸俗的套路里。”陈青仰起脸大笑,左手还不停地摆,仿佛人人乐此不疲的红尘生活,是一种可笑又可怕的设定。
热汤暖红了陈青的小脸,谢晓丹也情不自禁被她清爽的笑容感染,她一直挺佩服这个表妹,所有世俗眼光中的“人生大事”,在她眼中似乎都没什么意义,她和他们的世界里,除了工作,好像就只剩下旅行、读书、聚会、看演出、看展览,体验滴滴、Airbnb这些新鲜事物,外加——思考人生。
好吧,苟且都留给我们了,诗和远方,都在他们的笑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