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折 风雨如晦(第10/31页)

老爷子想了半天,冷哼一声说:“至少入赘的我还能把他扫地出门

。”

一老一少都有些颇不相让的样子,热气腾腾的喝酒场面就有些冷淡下来。肖诚走进来,俯身在叶楷正耳边说了句话,叶楷正原本还有些微醺,瞬间冷静了下来。

“爷爷,两江那边还有点事,本想陪您把酒喝完,现在只能走了。”他站起来说,“您要是愿意,过两天我让人接您去颍城住几天。”

老爷子摇摇头:“有急事就赶紧走吧。”

叶楷正接过了肖诚递来的外套,转身要走,忽听老爷子又叫住了他。

“路权要保住。”老爷子缓缓地说,“廖家的孙婿,骨头要硬。”

叶楷正怔了怔,自从老爹去世,他已经很久没有听到长辈这样训诫叮嘱自己。

他郑重地点头,一字一句:“爷爷,您放心。”

刚到了门口,汽车正要开过来,有人招呼了声:“赵姑爷回来了啊?”

侍卫十分警觉,手按在佩枪上就要过去将人赶走。叶楷正制止了他们,含笑说:“贾叔叔。”

肖诚略有些吃惊,如今哪怕是在两江的将领中,能当得起叶楷正喊声“叔叔”的也不多见了,再仔细看看,来人也不过是寻常乡绅的模样,并无特别。

来人是当日叶楷正在廖家避难时,带人来搜的保长贾鑫。他不知内情,自然一直都以为叶楷正是星意的夫婿,走近了才发现警卫们如临大敌的样子,不禁有些畏缩:“赵姑爷你是一个人回来的?廖家姑娘呢?”

“她还在上学,

托我带点东西回来。”叶楷正客客气气地说。

“哦,这样啊。”贾鑫又问,“什么时候能讨杯喜酒喝?”

“快了。”叶楷正面不改色地与他寒暄了一番,这才道别。

肖诚没见过叶楷正这样随和地和路人说话,上车前忍不住问:“督军,他是?”

叶楷正想了想,还是关照说:“都是廖家的乡里乡亲,不必这么紧张,免得他家以后在这里难做人。”

肖诚也只好点点头说:“知道了。”

叶楷正收敛了表情:“电报上还说了什么?”

“郭栋明已经悄悄去了北平,最新的消息是日矢上也已经北上了。”

“看来都把宝押在了委座身上。”叶楷正冷冷地说,“既然如此,就直接北上吧。”

“黄大帅那边需要打个招呼吗?”肖诚迟疑了一会儿,“郭栋明的立场不明,我有点担心。”

“如今北平政府亲日派系占了多数,和黄叔打招呼又有什么用?”叶楷正沉吟说,“委座并没有下定与日本交战的决心,这件事上未必会支持我。这趟去北平,我也是要争取下。”

“军座,是不是要从长计议之后再北上?我怕路上有埋伏。”

叶楷正手指微抬:“不,这趟行程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他顿了顿,“如今全国各地的学生运动是支持我们的,我越是张扬要去北平,日本人就越不敢动手,中央政府那边也会考虑到民意。”

肖诚恍然大悟:“那么我们回到

颍城就立刻让人联系报社。”

星意从报纸上得知叶楷正去了北平,正与林州和日本方面会谈协商路权的事。因是难得的假期,她就住在哥哥家里,正和廖诣航一起吃早餐。报纸一早送来,星意翻了翻,小心地问哥哥:“哥,铁路还修吗?”

“前期筹备照常。”廖诣航留洋回来之后习惯用西式早餐,一边给全麦面包上抹上黄油,又斜睨了妹妹一眼,“目前还没接到停止的消息。”

“哦……”星意又看了一眼报纸,欲言又止,“大哥,你不去北平吗?”

“你这是真的关心我去不去北平,”廖诣航闷头吃了口面包,一眼就看透了妹妹的心思,“还是要问别人?”

星意讪讪笑了笑:“二哥的行踪大家都很关心呀。”

这话倒不是假的。路权问题越闹越大,学生们课余讨论得也多,加上叶楷正本身就极为引人注目,一离开两江,各地的报纸都是他的消息。

昨天课间傅舒婷还翻着报纸问:“你说这事儿得闹到什么时候呀?叶督军都去一个月了吧?他解决得了吗?不会跟日本人妥协了吧?”星意正在温书,闻言怔了怔,听到傅舒婷自言自语地说,“不会的,叶楷正不是这样的人。”她忍不住抬头看了同学一眼:“你认识他呀?”傅舒婷大咧咧地晃晃报纸:“天天见面呀。”她又盯着报纸看了好一会儿,问,“不过,你不觉得最近督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