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金王马殿臣(中)(第9/18页)

无奈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禄米仓都荒废了,马殿臣好不容易捧到手里的饭碗子又丢了,山东老家还闹起了旱灾,俗话说“久旱必蝗”,千百年来都是如此。地里的庄稼本来就不好好长,黑云压顶一般的蝗虫飞到田里一通乱啃,遮天蔽日地过去,就把庄稼全啃光了。马殿臣吃不上饭,见别人捉蝗虫充饥,他也一同去捉,饿急了没有什么不能吃的,人下水都吃过何况虫子呢?蝗虫非常好捉,因为太多了,糊了天盖了地密密麻麻,用个布口袋随处一兜,就是百八十只。蝗虫也并不难吃,肚子上一堆肉,或炸或烤吃起来还挺香,好歹也是荤腥。那也架不住成天吃这玩意儿,吃多了打嗝儿吐绿水眼前冒金星。况且不是总有蝗虫,哪儿有庄稼它们往哪儿飞,民间常说“过蝗虫”,什么叫过啊?那就是啃完这片庄稼就飞走了,你庄稼都没了人家蝗虫也不待着了。有这么半个来月,马殿臣连蝗虫也吃不上,投亲无路、靠友无门,眼看着又走到了绝路。想起当年在长白山挖出个宝棒槌换了一袋银子,虽然被土匪劫去了,但也说明闯关东能发财,至少有个奔头,总比待在这儿饿死好。以口问心道一声“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这才打定主意二闯关东。这回跟上一回可不一样了,一回生二回熟,沿路给人打八岔[1],有活儿干活儿、没活儿要饭,出了关直奔长白山。

有书则长无书则短,不止一日来到长白山下。马殿臣一个人在深山老林中连更彻夜转了七八天,带的干粮早吃光了,仍没见到半片棒槌叶子。虽说山中鸟兽不少,可他一没猎枪二没鸟铳,想打猎也打不了,好在森林中的蘑菇、野果正多,勉强可以填饱肚子。仍苦于身上衣服单薄,抵不住关外的寒风,白天还好说,起码有日头照着,到了晚上山风一吹,那叫一个透心儿凉,蹲在树洞子里上下牙关一个劲儿打架。眼见这苦日子没个头,找不见棒槌只能天天这么苦挨,有几次马殿臣也不想活了,可叹自己练过武当过兵,但在这深山老林之中,空有一身的本领无从施展,有劲儿都没处使去,顶天立地的七尺汉子,为何如此命蹙,老天爷竟如此待我?

且说这一天傍晚,马殿臣在山里转来转去,瞅见密林中有几个蘑菇,样子土了吧唧似乎不带毒。这里边有个说道,越是五颜六色、鲜艳无比的蘑菇越有毒,其貌不扬、灰不秃噜的反而没毒。马殿臣揪了几个正要往嘴里放,猛然想起这东西不能生吃,吃不好要死人。当下找了一个背风的山洞,点上一小堆火把蘑菇插在松枝上烤熟了,一通狼吞虎咽下了肚。按说这东西烤得煳巴烂臭的好吃不了,可老话说“饿了吃糠甜似蜜,饱了吃蜜蜜不甜”,饿透了什么都好吃。马殿臣吃的这个香啊!吃罢一抹嘴头子,肚子里有了东西,这困劲儿就上来了,顺势往火堆旁边一躺,就在山洞里睡着了。

半夜时分,马殿臣恍恍惚惚做了个怪梦,一个老头儿步入山洞,走到近前伸双手去推马殿臣,闪目观瞧来者不是别人,正是那位结拜大哥——住在古坟中的老狐狸。马殿臣翻身而起纳头便拜。老头儿拦住他说:“不用多礼。”当下告诉马殿臣,今天便来助他一笔大财,可要听好了记住了:前边山涧之中有条河,但是渴死也不能下去喝水,因为那里有条大蟒,下去喝水的人都让此蟒吞了。不过这个地方有宝,你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就可以取了蟒宝!说完踪迹不见。一阵阴风过去,马殿臣一惊而起,忽觉腹中翻江倒海,“哇”的一声把之前吃下的蘑菇全吐了出来,方知乃是南柯一梦。虽说梦是心头想,可过去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迷信,加之此梦真而又切,马殿臣不得不信,跪下往洞口拜了三拜。好容易挨到天光放亮,急不可耐地出去一瞧,还真有个山涧,两边荒草漫漫。此时正是深秋时节,山上的蒿草均已枯黄,这里却有一趟子[2]草还是绿的,此间必有缘故。马殿臣暗自点头,想来此乃巨蟒进出山涧必经之地。自古说“蟒有蟒道”,来来去去只走同一条路。马殿臣强忍饥渴,摸过去将匕首刀尖朝上倒插在乱草之中,在远处找个地方躲好了。晌午刚过,就望见远处草丛晃动,隐隐之间腥气扑鼻,似有一个黑色的庞然大物滑入山涧。马殿臣沉住气等了半天,这才走上前去找到草丛中的匕首,见上边全是血迹,又寻着血迹向前走,离山涧不足五尺的地方血迹不见了。马殿臣低下头仔细一看,乱草深处有一片棒槌叶子,上顶一小捧透红的棒槌籽儿。马殿臣又惊又喜,这还真是有宝,可把棒槌挖出来一看却有点儿失望,怎么呢?太小了,跟香菜根子似的,多说过不去二两,换不来几个钱,这能是宝吗?又一想好歹是个棒槌,这么些日子什么也没找到,今日方才开张,下了山再小也能换钱,于是揣在怀中,抬腿回了山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