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史篇】 三国人物介绍-魏(上)(第21/24页)

魏国既建,为大司农郎中令。顷之,病卒官。

历史评价:

陈寿:①修识高柔于弱冠,异王基于幼童,终皆远至,世称其知人。②为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③王修忠贞,足以矫俗。

曹操: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副,过人甚远。

人物之国渊

?5字:子尼

籍贯:青州 乐安盖县(今山东沂源东南)

官职:太仆

家庭成员:子:国泰

人物传记:

是汉末经学大师郑玄的高足,曾避乱辽东,后来归魏为臣。他是魏国著名的政治大臣,功绩比得上枣祗、袁涣等人;初归曹氏时,主治屯田事宜,在任期间「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使「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当曹操征讨关中之时,以国渊为居府长史,统领留守都郡事务。其时田怠、苏伯于河间造反,事败后二人的馀党被捕,按律皆应伏法受刑。但国渊认为这些人都不是首恶元凶,于是请求不必行刑。曹操听从其请,于是赖国渊而得以生存者,足有千馀人之多。当时有人上投匿名书刊对朝廷作出诽谤,曹操十分不满,一定要知道这本谤书的作者。魏郡太守国渊运智用计,终于得知事情的真相,捉拿了造事者。后迁太仆,

节衣简食,以恭俭自守,并于任期内逝世。

历史评价:

郑玄:国子尼,美才也,吾观其人,必为国器。

《魏书》:渊笃学好古,在辽东,常讲学於山岩,士人多推慕之,由此知名。

人物之凉茂

字:伯方

籍贯:山阳昌邑人

官职:太子太傅

人物传记:

少好学,论议常据经典,以处是非。太祖辟为司空掾,举高第,补侍御史。时泰山多盗贼,以茂为泰山太守,旬月之间,襁负而至者千余家。转为乐浪太守。公孙度在辽东,擅留茂,不遣之官,然茂终不为屈。度谓茂及诸将曰:“闻曹公远征,鄴无守备,今吾欲以步卒三万,骑万匹,直指鄴,谁能御之?”诸将皆曰:“然。”㈡又顾谓茂曰:“於君意何如?”茂答曰:“比者海内大乱,社稷将倾,将军拥十万之众,安坐而观成败,夫为人臣者,固若是邪!曹公忧国家之危败,愍百姓之苦毒,率义兵为天下诛残贼,功高而德广,可谓无二矣。以海内初定,民始安集,故未责将军之罪耳!而将军乃欲称兵西向,则存亡之效,不崇朝而决。将军其勉之!”诸将闻茂言,皆震动。良久,度曰:“凉君言是也。”后徵迁为魏郡太守、甘陵相,所在有绩。文帝为五官将,茂以选为长史,迁左军师。魏国初建,迁尚书仆射,后为中尉奉常。文帝在东宫,茂复为太子太傅,甚见敬礼。卒官。

人物之袁涣

字:曜卿

籍贯:陈郡扶乐

官职:郎中令

功绩:治理地方

家庭成员:父:袁滂,子:袁侃、袁□、袁奥、袁准,从弟:袁敏、袁霸

历史年表:

郡命为功曹,郡中奸吏皆自引去。后辟公府,举高第,迁侍御史。除谯令,不就。

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

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

顷之,吕布击术於阜陵,涣往从之,遂复为布所拘留。

布诛,涣得归太祖。拜为沛南部都尉。

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涣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太祖从之,百姓大悦。迁为梁相。后徵为谏议大夫、丞相军祭酒。

魏国初建,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涣言於太祖曰:“今天下大难已除,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以为可大收篇籍,明先圣之教,以易民视听,使海内斐然向风,则远人不服可以文德来之。”太祖善其言。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居官数年卒,太祖为之流涕。

历史评价:

袁敏:涣貌似和柔,然其临大节,处危难,虽贲育不过也。

陈寿:①涣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於人,不为皦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②袁涣躬履清蹈,进退以道,盖是贡禹、两龚之匹。

人物之田畴

字:子泰

时间:169——214(寿46)

籍贯:右北平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