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史篇】 三国人物介绍-魏(上)(第20/24页)
华歆举孝廉,任郎中;因病去官。
公元一八九年(中平六年)华歆被任为尚书郎。
公元一九零年(初平元年)董卓迁都。华歆求为下邽令,后因病从蓝田到南阳。袁术在南阳,遂收留华歆。华歆劝袁术讨伐董卓,袁术不从。华歆辞袁术,东至徐州,任豫章太守。华歆清廉公正、做事有效率,深受百姓爱戴。
公元一九六年(建安元年)刘繇病卒。刘繇旧部欲奉华歆为主。华歆鉴于自己身为人臣,遂拒绝。
公元一九九年(建安四年)孙策欲取豫章,遣虞翻劝降华歆。华歆自知无力与孙策战,遂降。孙策以上宾礼待华歆。后孙策死。
公元二零零年(建安五年)曹操假天子之命征华歆回朝。孙权意图将华歆留在江南。华歆道:“将军当奉天子之命,同时可与曹操结好。”孙权遂遣华歆北上。数千人为华歆送行,共赠送数百金。华歆收下礼金,临行前将所收之礼一一奉还。同年,曹操封华歆为议郎、参司空军事。
公元二一四年(建安十九年)华歆奉曹操命收伏皇后玺绶,并鸠杀二皇子。
公元二一七年(建安二十二年)六月,华歆任御史大夫。
公元二零零年(黄初元年)二月,华歆任相国,被封安乐乡侯。华歆为官清廉,所得俸禄和赏赐多用于接济朋友、亲人、旧故,并为奴仆们安家。同年,华歆任司徒。
公元二二三年(黄初四年)华歆举荐管宁。曹丕征用管宁,管宁不从。
公元二二六年(黄初七年)十二月华歆任太尉,欲让位于管宁。曹睿不允,征管宁为光禄大夫,管宁不从。
公元二三零年(太和四年)六月,曹真伐蜀。同年八月,华歆上书:“出兵浪费人力物力,于民有害,于国无利。况且蜀国地势凶险、易守难攻,太祖、先帝先后讨伐,皆出师不利。”并劝谏:“先留心于治道,以征伐为后事。”时逢大雨,曹真举兵难进。曹睿诏曹真回师。
公元二三一年(太和五年)十二月,华歆病卒。
历史评价:
陈寿:①华歆清纯德素,诚一时之俊伟也。②歆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
孙盛:夫大雅之处世也,必先审隐显之期,以定出处之分,否则括囊以保其身,泰则行义以达其道。歆既无夷、皓韬邈之风,又失王臣匪躬之操,故挠心於邪儒之说,交臂於陵肆之徒,位夺於一竖,节堕於当时。昔许、蔡失位,不得列於诸侯;州公实来,鲁人以为贱耻。方之於歆,咎孰大焉!
曹丕:国之俊老,所与和阴阳理庶事也。
陈群:若华公,可谓通而不泰,清而不介者矣。
《魏书》:歆性周密,举动详慎。
《华峤谱》:歆淡於财欲,前后宠赐,诸公莫及,然终不殖产业。
傅子:华太尉积德居顺。
曹睿:君深虑国计,朕甚嘉之。
人物之邴原
字:根矩
号:一龙之龙腹
籍贯:北海朱虚
官职:五官将长史
历史年表:
原十一而丧父,家贫,早孤。
少与管宁俱以操尚称,州府辟命皆不就。
黄巾起,原将家属入海,住郁洲山中。
时孔融为北海相,举原有道。原以黄巾方盛,遂至辽东。
原在辽东,一年中往归原居者数百家,游学之士,教授之声,不绝。
后得归,太祖辟为司空掾。
后代凉茂为五官将长史,闭门自守,非公事不出。太祖征吴,原从行,卒。
历史评价:
崔琰:徵事邴原皆秉德纯懿,志行忠方,清静足以厉俗,贞固足以幹事,所谓龙翰凤翼,国之重宝。举而用之,不仁者远。
荀彧:此一世异人,士之精藻。
曹操:邴原名高德大,清规邈世,魁然而峙。
陈寿:邴原躬履清蹈,进退以道,盖是贡禹、两龚之匹。
人物之王修
字:叔治
籍贯:北海营陵人
官职:大司农郎中令
功绩:抑强扶弱
家庭成员:子:王忠、王仪
历史年表:
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脩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
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
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
袁谭在青州,辟脩为治中从事。及谭之败,刘询起兵漯阴,诸城皆应。谭复欲攻尚,脩谏曰:“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谭不悦,然知其志节。后又问脩:“计安出?”脩曰:“夫兄弟者,左右手也。譬人将斗而断其右手,而曰‘我必胜’,若是者可乎?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属有谗人,固将交斗其间,以求一朝之利,原明使君塞耳勿听也。若斩佞臣数人,复相亲睦,以御四方,可以横行天下。”谭不听,遂与尚相攻击,请救於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脩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脩意,默然不应。脩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以脩为督军粮,还乐安。谭之破,诸城皆服,唯管统以乐安不从命。太祖命脩取统首,脩以统亡国之忠臣,因解其缚,使诣太祖。太祖悦而赦之。